第11章 无声的较量与积分困境(1/3)
门禁卡在第二天清晨果然恢复了正常。
何月山将它贴近读卡器时,“嘀”的一声轻响,绿灯亮起,门应声而开,流畅得仿佛昨夜那令人窒息的红色警告和冰冷的“权限异常”提示只是一场幻觉。
IT部门群发的解释邮件安静地躺在公司邮箱里,措辞标准而敷衍——“系统临时性故障,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轻描淡写,一如往常,试图将所有的惊心动魄都抹平在例行公事的口吻中。
何月山面色平静,照常刷卡,走进那片熟悉的、弥漫着空调冷气和咖啡因味道的空气。
他走向自己那个位于办公室深处、采光不佳的角落工位,步伐节奏没有丝毫改变。
办公区的喧嚣与忙碌似乎也一如既往,键盘敲击声、电话铃声、低语讨论声交织成一片白噪音。
但他能感觉到,某些东西确实不同了。
周围的空气似乎变得更加粘稠和压抑,一种无形的、近乎实质的排斥力场以他为中心弥漫开来。
那些曾经还会在茶水间相遇时点头致意、甚至闲聊两句天气的同事,如今大多选择避开他的视线。
不是那种匆忙的忽略,而是一种明确的、带着谨慎距离感的回避。
他们的目光在他周围游移,却绝不真正落在他身上,仿佛他成了一块人形禁区,靠近便会沾染麻烦。
这显然是得到了某种自上而下、心照不宣的暗示。
吴建邦派给他的活儿变得愈发边缘和琐碎。
要么是整理堆积如山、堪比陈年旧账的过期项目文档,进行毫无技术含量的归档编号;要么就是让他去测试部门“学习观摩”,美其名曰熟悉全流程,实则是一种变相的闲置和隔离,让他远离核心开发工作。
这些任务毫无挑战,奖励的系统积分也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王栋的身影则更频繁地“偶然”出现在他工位附近的过道上。
有时是去接水,有时是去找测试同事沟通,每次经过,总会投来一道混合着难以掩饰的嫉恨和毫不掩饰的幸灾乐祸的眼神。
那目光仿佛在无声地宣告:看,你就算有点小聪明,侥幸出了次风头,在这里也终究翻不了天,只会摔得更惨。
何月山对此视若无睹,内心甚至毫无波澜。
这种低级的情感宣泄,在他眼中毫无意义。
他泰然处之地接受了这种被流放的状态。
对他而言,这反而是一种变相的自由。
他乐得清闲,正好可以将全部精力与时间,毫无保留地投入到疯狂的自我提升之中。
那本厚重的《IEEE信号处理汇刊》仅仅是一个开始,是开启盛宴的一道开胃菜。
他利用自己尚未被收回的公司内网权限,如同一名潜入宝库的窃贼,开始疯狂下载所能找到的一切有价值的知识瑰宝:密密麻麻的技术白皮书、严谨枯燥的设计规范、内部流传的高阶培训视频与讲义、甚至是一些被标记为“失败”或“中止”项目的复盘报告与事故分析。
这些文档,往往比成功的案例更能揭示技术的深层逻辑与现实的残酷陷阱。
【过目不忘】与【逻辑分析】两大天赋被他在超负荷状态下全开。
他的大脑仿佛化身为一台高效精密的信息处理器,双眼如同高速扫描仪,贪婪地吞噬着屏幕上一行行复杂的代码、公式、图表与文字。
【逻辑分析】则同步运转,将这些海量的、看似离散的知识点迅速归类、串联、整合,构建成一个个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知识体系模块。
他不仅在夯实自己的技术底蕴,更在以一种批判性的视角,飞速解构着迅科这家庞大科技公司的技术体系,乃至洞察整个行业的现状与隐忧。
他很快便发现,迅科表面的风光——产品线众多,市场占有率不俗——之下,隐藏着深刻的脆弱性。
许多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