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余波与筹码(1/3)
凌晨时分,万籁俱寂。
雷雨早已停歇,只留下湿漉漉的街道和空气中弥漫的、混合着泥土与霓虹灯气息的清凉味道。
深城如同一头疲惫的巨兽,在短暂的喧嚣后沉入疲倦的睡眠。
何月山拖着沉重如灌铅的双腿,回到那间租住的、仅有十平米的小屋。
关上门,世界被彻底隔绝在外。
他没有开灯,任由窗外零星的路灯光芒和远处大厦永不熄灭的LED广告牌投射进来的微光,在室内切割出明暗交错的空间。
他摸黑走到床边,缓缓坐下,身体陷入略显坚硬的床垫。
冰冷的肾上腺素早已褪去,此刻汹涌而来的是肌肉深层的酸软和一种精神上的巨大疲惫。
然而,在这疲惫之下,更有一股冰冷刺骨、凝而不散的愤怒,如同暗流在心底涌动。
那不是冲动的怒火,而是经过极致冷静的【逻辑分析】后,对自身处境、对幕后黑手、对这套赤裸裸的暴力逻辑的彻骨寒意。
他没有允许自己立刻沉入睡眠。
休息是奢侈品,在危险尚未解除、筹码尚未清点之前,他不能有丝毫松懈。
首先,他取出那支关键的超强光手电筒,仔细检查、擦拭,确保其性能未受雨水影响,然后将其充上电,放在触手可及的位置。
接着,他拿出了那支同样至关重要的录音笔。
指尖按下播放键,伴随着沙沙的雨声和遥远的雷鸣,昨晚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再次在寂静的房间内回放——
车辆粗暴的逼停、沉重的脚步声、不耐烦的敲击车窗声、那两个男子压低的、却充满威胁的对话:“…何月山是吧?跟我们走一趟…”、“赵总想见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自己佯装惊慌的应对、对方试图拉车门的粗暴举动、以及最后,那两声模拟的警笛和强光骤然亮起时,对方惊慌失措的咒骂和仓皇逃离的混乱动静……
录音笔在电量耗尽前,完美地捕捉下了这一切。
虽然背景音中的雨声和偶尔炸响的雷声造成了一些干扰,但所有的关键对话和过程都清晰可辨。
尤其是对方指名道姓的威胁,以及最后被“警方”惊退的狼狈,构成了无可争议的证据链。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筹码。
何月山的大脑冷静地评估着。
单凭这段录音,或许不足以在明面上直接扳倒树大根深的赵志坚——对方完全可以推脱毫不知情,声称是下属擅自行动,甚至干脆否认那两人与自己的关联,说是竞争对手或不法分子的随机行为。
但是,这绝对是一根足以扎进肉里的尖刺。
它将一个潜在的、隐形的威胁,变成了一个留有实证的把柄。
这足以让赵志坚在未来行事时投鼠忌器,有所顾忌,也让何月山在后续任何可能的正面冲突或谈判中,拥有了初步的、却足够犀利的反击能力。
他将录音文件小心翼翼地复制出来,用了三种不同的加密算法进行处理,然后隐藏在不同的物理存储设备和云端加密空间里。
确保即使任何一个备份丢失或损坏,核心证据也不会湮灭。
做完这一切,他拿出那部新买的、未与任何已知社交圈关联的手机。
屏幕上,是昨晚仓促间拍下的那辆黑色轿车的模糊照片。
雨水在镜头前划出凌乱的光痕,但车牌号码依旧依稀可辨——【过目不忘】的天赋确保每一个数字和字母都已深刻印入他的脑海,绝不会因图像的模糊而有丝毫误差。
他尝试通过几个公开的车辆信息查询渠道和付费的边缘数据库进行搜索,结果如预料之中,一无所获。
对方行事如此猖狂,所使用的车辆牌照极大概率是伪造的或套牌的,不会留下任何指向真实身份的线索。
但这本身也是一个信息。
他默默记下这个无用的号码,将其存入手机一个经过伪装的加密备忘录中,与录音文件备份的路径信息放在一起。
无用之线,或许在未来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能与其他线索交织成网。
当所有这些清理和备份工作完成时,窗外天际已经泛起了朦胧的鱼肚白,城市的轮廓在晨曦中渐渐清晰。
何月山毫无睡意,一夜的惊险和精神的高度紧绷反而让他的思维异常清晰。
他走进狭小的卫生间,用冷水用力冲洗脸颊,冰冷的水刺激着皮肤,驱散了最后一丝疲惫。
他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衣服,如同披上一身无形的铠甲,准备照常去公司。
他知道,经过昨夜那一场风波,今天的公司里,必然有一场无声的好戏正在等待上演。
果然,刚踏进研发部大门,一股比以往更加粘稠和诡异的气氛便扑面而来。
原本清晨应有的松散和闲谈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刻意压抑的安静。
同事们看他的眼神不再是单纯的忽视或冷漠,而是充满了各种复杂难言的情绪:强烈的好奇、小心翼翼的同情、隔岸观火的幸灾乐祸、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仿佛怕被牵连的恐惧。
几个正在交头接耳的人,在他走进来的瞬间立刻噤声,目光闪烁地移开。
吴建邦的办公室门罕见地紧闭着。
何月山面色如常,仿佛完全没有察觉到这些异样的目光。
他步履平稳地走到自己那个采光不佳的角落工位坐下,如同往日一样打开电脑,登陆系统,开始浏览工作邮件——尽管里面大多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群发通知和被边缘化的任务指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多久,那扇紧闭的办公室门打开了。
吴建邦板着脸走了出来,他的脸色有些晦暗,眼底下带着浓重的黑眼圈,显然昨夜也未曾安眠。
他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