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秒种大田》小说大纲(威宁县羊街镇版)(1/3)
一、基本信息
1.名称:《三秒种大田》
2.类型:乡村种田、创业励志
3.基调:带着乌蒙山的糙劲儿,混着草海的湿润,藏着庄稼人“敢跟土地较劲”的憨直
4.预计字数:50-70万字
二、故事背景
威宁县羊街镇,坐落在乌蒙山脉的坡地间,冬天冷得能冻裂水管,夏天雨水一冲就滑坡。
镇上的人世代种玉米、土豆、红豆,靠“望海坡”的黑土吃饭——传说这片坡地连着草海,土底渗着湖水的湿气,种出的玉米甜、土豆沙、红豆绵。
但这几年,年轻人多半去了县城或外地,坡上的地撂了一半,剩下的老辈守着“牛耕人挖”的老规矩,收成一年不如一年。
王三秒,羊街镇王家寨人,名字源于十岁那年抢收玉米,他能三秒掰一个穗子。
初中没读完就跟着老乡去云南挖煤、到贵阳搬砖,三十岁这年,揣着攒下的八万块钱回了镇——他要把望海坡撂荒的百亩坡地盘过来,用羊街镇的土法子,种出能“卖出大山”的玉米、土豆、红豆。
三、人物设定
1.主角:王三秒
-特点:话少,手上有老茧,走路带风(在坡地练出来的稳当)。
打小跟着爷爷在望海坡种地,能靠土色辨肥瘦,凭玉米叶卷曲程度知缺水,摸土豆表皮能判断淀粉含量。
-执念:“羊街镇的庄稼,不该只在赶集日摆地摊卖。
”
2.王满仓(爷爷)
-羊街镇的“老把式”,种了一辈子地,最懂望海坡的脾气:“这坡地,春分种玉米得带点羊粪,谷雨栽土豆要垫松针,红豆得种在半阴坡,不然结荚少。
”起初骂三秒“瞎折腾”,偷偷在他的地里埋自己留的“老品种”,后来成了合作社的“土顾问”。
3.马春花
-羊街镇街上开小卖部的,娘家在草海边上,懂算账,会用智能手机拍视频。
小时候总跟三秒在玉米地里捉迷藏,听说三秒要种地,拎着两袋威宁火腿就来了:“我入股,不干活,管卖。
”
4.陈老五
-村里的老光棍,守着三亩薄地,爱喝酒,嘴上不饶人:“三秒,你爷当年种玉米都没敢包百亩地,你能行?”却总在三秒忙不过来时,扛着锄头来帮忙,收工要瓶包谷酒当报酬。
5.赵老板
-威宁县城做农产品批发的,专收玉米、土豆,总说“羊街镇的货好是好,就是量太少,运出去不划算”,压价压得狠,是三秒初期最大的“对手”。
四、故事梗概
(一)归乡:望海坡的地,荒得长树了
王三秒从贵阳工地回羊街镇,中巴车刚过羊街大桥,就看见望海坡——那片曾年产万斤玉米的坡地,如今长满了野花椒树,只有爷爷的两亩地还留着,像块补丁。
-爷爷王满仓蹲在门槛上抽旱烟:“这地撂了五年,石头比土多,你包来干啥?填钱?”
-陈老五拎着酒瓶晃过来:“三秒,城里姑娘不好找?回来看坡地?”
-三秒没应声,第二天一早,揣着包谷粑就上了望海坡,一锄头下去,虎口震得发麻——土里全是碎石子。
他掏出烟,给陈老五递了一根:“五叔,帮我找人翻地,一天两百,管饭,有酒。
”
(二)起步:玉米苗被冻了,土豆遭了冰雹,红豆被野猪刨了
王三秒把全部积蓄砸进去:包地、买种子(选了县农业局推荐的“威玉11号”玉米、“威宁脱毒土豆”、本地老品种红豆)、雇了台履带式旋耕机(能在坡地走)。
可望海坡的“脾气”比他想的烈:
-玉米刚出苗,赶上倒春寒,夜里下霜,苗尖全冻黑了。
王满仓骂他:“让你听我的,春分后再种,你偏不听!”转身却背来一筐草木灰,撒在苗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