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第一道门(1/3)
下午的阳光透过第七船坞的天窗,在地面的积水里折射出破碎的光斑。
我背着装有F300传导线路、修复工具和小型切割器的背包,再次潜入船坞——按照计划,今天要先修复能源核心碎片,再尝试打开“老兵”号的外部舱门,为后续补充应急能源做准备。
走到“老兵”号船体旁时,我特意绕到驾驶舱另一侧——上次绑定“船长认证接口”时,我注意到这里有一个半埋在垃圾里的舱门,根据系统扫描,这是“老兵”号的货运通道,也是目前唯一能进入船体内部的紧急出口。
可当我拨开覆盖在舱门上的废弃电缆和金属碎片时,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浇了一盆冷水。
这扇货运舱门宽约两米,高两米五,表面覆盖着厚厚的锈迹,像一层褐色的铠甲,将原本银灰色的金属完全包裹。
舱门中央的电子锁早已失效,屏幕碎裂,按钮也锈成了一团,连基本的通电反应都没有;两侧的机械合页处堆满了铁锈和金属碎屑,显然已经锈死了十几年,别说推开,就算用撬棍撬动,也只能看到合页处微微晃动,连一丝缝隙都撬不开。
“系统,确认这扇舱门的开启方式,除了电子锁和机械合页,还有其他办法吗?”我蹲下身,用手指敲了敲舱门表面,发出沉闷的“咚咚”声,显然舱门材质是加厚的钛合金,普通工具根本无法破坏。
“检测到货运舱门为‘机械-电子双驱动’结构,当前电子系统完全离线,机械合页锈蚀率92%,无备用开启装置。
”系统的机械音响起,视网膜上弹出舱门的三维结构图,红色区域集中在合页和锁芯处,“建议宿主使用小型切割工具,从合页处进行物理切割,破坏锈蚀结构后开启舱门。
需注意,舱门材质为钛合金,切割难度较高,预计需消耗大量体力和时间,且切割过程中会产生较大噪音和火花,可能吸引巡逻机器人注意。
”
“只能切割了吗?”我叹了口气,从背包里掏出小型切割器——这还是上次在黑市从老疤手里买的二手货,当时老疤说只能用3次,上次躲避管理员时割过一次电缆,现在只剩两次使用机会了。
我检查了一下切割器的电量,显示屏上显示“电量60%”,应该足够支撑一次长时间切割。
我将切割器的刀片换成专用的钛合金切割片,然后找了一块废弃的金属板垫在舱门合页下方,防止切割时产生的火花溅到周围的易燃物上。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深吸一口气,按下切割器的启动键。
“滋滋——”尖锐的切割声瞬间在空旷的船坞里响起,比我预想中还要刺耳。
我连忙用事先准备好的破布裹住切割器的外壳,尽量降低噪音,可金属摩擦的高频声响还是像针一样扎进耳朵里。
切割片接触到合页的瞬间,明亮的火花四溅,落在金属板上,发出“噼啪”的声响,在昏暗的船坞里格外醒目。
我双手紧紧握住切割器,手臂肌肉紧绷,将刀片对准合页的连接处——这里是锈蚀最严重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切断的部位。
可钛合金的硬度远超预期,切割片虽然在缓慢推进,却像是在啃一块坚硬的石头,每前进一毫米,都需要耗费巨大的力气。
没过几分钟,我的额头就渗出了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切割器上,发出“滋啦”的蒸发声。
“切割进度10%……宿主当前体力值消耗30%,建议每切割5分钟休息1分钟,避免体力透支。
”系统的提示音响起,我确实感觉到手臂开始发酸,握切割器的手也有些发抖——平时在垃圾场翻找零件虽然也费体力,但这种长时间高强度的切割工作,还是第一次体验。
我按照系统的建议,每切割5分钟就停下来休息1分钟。
休息时,我会用毛巾擦去脸上的汗水,活动一下僵硬的手臂,同时警惕地观察周围的动静——虽然系统说当前区域没有巡逻机器人,但切割声和火花实在太显眼,必须时刻做好躲避的准备。
就这样,切割工作在“切割-休息-再切割”的循环中缓慢推进。
随着时间的推移,舱门合页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