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回眸一笑,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3)
暮色四合,冬日的黄昏来得格外早。
寒风卷起街角的尘土和零星的落叶,吹在行人匆匆的脸上,带着刺骨的凉意。
朱常洛裹紧了身上的玄色貂裘大氅,在骆养性和两名精悍便装护卫的簇拥下,漫无目的地穿行在阜成门内大街的喧嚣渐歇之中。
白日里议政堂的挫败感,如同沉甸甸的铅块压在心头。
方从哲的圆滑,刘一燝的顾虑,张问达的顽固,还有那铺天盖地的“难”、“不可行”…那些暮气沉沉的脸孔,那些畏缩不前的声音,在他脑海中反复盘旋,让他感到一种窒息般的疲惫与孤独。
他急需逃离,逃离那金丝鸟笼般的宫墙,逃离那充满了算计与妥协的朝堂,在这活色生香的市井烟火里,寻找一丝喘息,一点慰藉,或者…仅仅是为了证明,这世间并非只有蝇营狗苟。
街边的店铺大多已经点起了灯笼,昏黄的光晕在寒风中摇曳,将行人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
叫卖声稀疏了许多,白日里热气腾腾的食肆,此刻也只剩下三三两两的食客。
空气里弥漫着饭菜的余香、炭火的烟味以及冬日特有的清冷。
朱常洛的目光有些茫然地扫过街景,内心的烦闷并未因环境的改变而消散多少。
就在他心绪低沉,准备示意王安寻个安静地方歇脚时,一阵清脆而带着明显怒意的女子声音,如同碎冰击玉,陡然穿透了暮色的嘈杂,清晰地传入他的耳中:
“——张屠户!你这般行事,还要不要脸皮了?!”
声音是从前方一个巷口支着的豆腐摊传来的。
那摊位不大,一盏防风的气死风灯挂在挑起的竹竿上,昏黄的灯光笼罩着一方小小的天地。
摊位后站着一个女子。
只一眼,朱常洛的脚步便如同被钉在了地上,呼吸也随之一滞。
灯影朦胧中,那女子约莫十七八岁的年纪。
她穿着一身洗得发白、却浆洗得干干净净的藕荷色细布棉袄,腰间系着一条半旧的靛蓝色围裙,乌黑浓密的秀发梳成一条粗亮的麻花辫,斜斜地垂在胸前,发梢随着她说话的动作轻轻晃动。
最令人心颤的是她的容貌。
鹅蛋脸儿,肌肤并非养尊处优的雪白,而是透着健康活力的莹润,此刻因气愤染上了一层薄薄的红晕,如同初春枝头最娇嫩的海棠。
眉毛并非时下流行的柳叶细眉,而是天然带着一丝英气的远山眉,此刻正因怒意而微微蹙起。
一双杏眼,眼尾微微上挑,眸子漆黑明亮,此刻正燃烧着两簇小小的火焰,直视着摊前一个满脸横肉、穿着油腻皮围裙的壮汉。
她的鼻梁挺直秀气,唇瓣不点而朱,此刻正紧紧抿着,显露出倔强的弧度。
她的美,不是宫廷里那些精心雕琢、柔弱无骨的丽选侍可比。
这是一种充满了生机、带着棱角、如同山野间恣意生长的带刺玫瑰般的美!纯净、鲜活、泼辣,混合着市井烟火的气息,如同一道划破沉闷暮色的惊鸿,猝不及防地撞进了朱常洛的眼底,也狠狠撞在了他那颗因朝堂倾轧而冰冷疲惫的心上!
“咚!咚!咚!”心脏毫无征兆地猛烈跳动起来,声音大得仿佛要冲破胸腔。
一股陌生的、滚烫的热流瞬间席卷全身,驱散了冬夜的寒意,也冲散了心头的阴霾。
朱常洛只觉得脸颊有些发烫,目光像是被磁石吸住,再也无法从那灯下俏立的身影上移开半分。
“嘿!柳丫头,话可不能这么说!”那被称作张屠户的汉子叉着腰,一脸无赖相,“你家这豆腐,今儿个就是少了斤两!我张屠户在这条街做了十几年生意,童叟无欺!你爹在的时候也不敢短我的秤!怎么?你个小丫头片子刚接手几天,就想糊弄我?”
“你血口喷人!”被唤作柳丫头的女子气得胸脯微微起伏,声音却依旧清脆有力,毫不示弱,“我柳青瑶自接手这豆腐摊,每日卯时起身磨豆点浆,做的豆腐又白又嫩,斤两十足,街坊四邻谁人不知?倒是你张屠户,上回买我三块豆腐,硬说酸了要退钱,结果拿回去喂了狗,狗吃得欢着呢!这回又来挑刺?我看你是见我爹病着,欺我孤女寡母!”
她的声音如同珠玉落盘,清脆悦耳,即使带着怒气,也自有一种动人的韵律。
言辞更是条理清晰,寸步不让,将那屠户过往的劣迹也抖了出来。
周围渐渐聚拢了几个看热闹的街坊,对着张屠户指指点点。
“你…你胡说八道!”张屠户被当众揭短,脸上挂不住,恼羞成怒,竟上前一步,作势要掀那豆腐摊,“小贱蹄子!敢污蔑老子!看我不…”
“你敢!”柳青瑶杏眼圆睁,非但不退,反而猛地抄起摊上切豆腐的厚背刀!那刀磨得雪亮,在她纤细却异常稳定的手中闪烁着寒光!她横刀在胸,如同一只被激怒的小兽,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张屠户!你再敢上前一步,动我摊子一下试试!光天化日,天子脚下,我倒要看看你有没有这个胆子!街坊邻居都看着呢!大不了咱们顺天府衙门见!看看到底是谁理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