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议政嘉禾,凤仪初显(2/3)
陵,以局部试点,撬动全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常洛微微颔首,对杨涟的领悟表示赞许:“杨卿所言甚是。
改革如烹小鲜,不可操切,亦不可因循守旧。
此‘嘉禾新政’,便是我大明革故鼎新之始!李卿,毕卿(户部左右侍郎)!”
“臣在!”
“会同工部、顺天府、徐侍郎及都察院(杨涟),依据朕方才所言,三日内拟定详细推广区域、分配数额、农官派遣、田亩清查章程、嘉禾新税细则、无主田处理办法及监管惩处条例!务求周密可行,堵住所有漏洞!朕要看到实实在在的田亩,实实在在的收成,更要看到这‘新政’的实效!”
“臣等遵旨!”李汝华等人躬身应诺,心头沉甸甸,却也知责任重大,更感受到一股变革的气息扑面而来。
一场关乎国本民生的嘉禾推广大计,更是一场嵌入赋税田亩改革试点的无声战役,在议政堂的激烈碰撞与皇帝的乾纲独断中,正式拉开帷幕。
紫禁城西北,翊坤宫被临时辟为皇后册封前的居所。
宫门内外,尚宫局、针工局的女官、嬷嬷们屏息凝神,步履匆匆,为即将到来的大典做着最后的准备。
空气中弥漫着熏香、丝帛和一种无形的紧张感。
柳青瑶端坐在菱花镜前,望着镜中那个被华服珠翠装点的陌生身影,依旧有种强烈的不真实感。
几天前,当王安带着明黄色的圣旨和全套皇家仪仗,在石碑胡同柳家小院和邻里们震惊、敬畏乃至惶恐的目光中,宣告她即将成为大明皇后时,她整个人都懵了。
巨大的冲击远超想象,将月下石桥的温情与“黄公子”的承诺,瞬间推向了另一个她从未敢企及的高度。
欣喜?惶恐?茫然?巨大的压力如同无形的巨石,沉甸甸压在心头。
她不再是那个可以自由在田埂间行走、在豆腐坊忙碌的柳青瑶了。
她是未来的皇后,一言一行都关乎皇家体面,一举一动都落在无数双眼睛的审视之下。
身份的剧变带来的不仅是尊荣,更是沉重的枷锁和无处不在的规矩。
她努力回忆着尚宫嬷嬷教导的礼仪,试图让自己看起来更符合“母仪天下”的标准,但内心的忐忑与对未知的恐惧,只有自己知晓。
“娘娘,请抬一下手臂…”一位面容慈和的老嬷嬷恭敬地低声道,手中软尺轻柔地丈量着吉服的尺寸。
这声“娘娘”,柳青瑶仍需努力适应。
“娘娘,您看这凤冠的样式可还合意?东珠的光泽衬得您气色极好。
”尚宫女官捧起那顶象征着无上尊荣的九翟四凤冠,小心翼翼地展示着。
柳青瑶依言微微颔首,动作略显僵硬。
吉服的重量,凤冠的华贵,都让她感到一种无形的束缚。
她想起了市井间寻常女儿出嫁时喧闹的唢呐、喜庆的红盖头、拜见高堂的羞涩……那才是她心中关于“嫁人”最朴素的画面。
而皇帝的“大婚”,按那些老嬷嬷小心翼翼透露的礼制,他作为“二婚”,是不再举行民间那种迎亲拜堂的婚礼仪式的,只有庄严的册封皇后大典。
一丝难以言喻的失落,悄悄爬上心头。
难道,她连一场属于自己的“婚礼”都没有吗?
“娘娘气度沉静雍容,这身吉服凤冠,正显母仪之风。
”尚宫女官由衷赞叹。
柳青瑶身上那份在困苦中淬炼出的坚韧与沉静,确实在华服的映衬下,散发出一种独特而令人心折的气质。
王安悄无声息地进来,目光扫过,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他行至柳青瑶身侧,以极低的声音仅容她听闻:“娘娘,陛下口谕:‘祖宗礼法所限,大典乃国事之重,委屈你了。
然朕心中,唯你一人是妻。
待大典礼成,朕必补你一场只属于你我、天地为证的婚礼。
红烛高堂,凤冠霞帔,民间嫁娶之礼,朕一样不少地为你做全。
朕…想看你为我披上红妆的模样。
’”
柳青瑶浑身剧震,猛地抬眸,望向镜中映出的王安,眼中瞬间蓄满了水光,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衣袖。
他懂!他竟然连她心底这点隐秘的失落和期盼都懂!巨大的暖流汹涌而至,冲散了所有的不安、委屈和惶恐。
原来,他从未忘记对她的承诺,也从未忽视她作为一个女子最本真的心愿。
那庄严的册封大典是给天下人看的,而这私下的“婚礼”,才是他给她一个人的心意。
她用力眨了眨眼,将翻涌的泪意压下,对着镜中的自己(也仿佛对着镜中那个传递心意的人),嘴角终于漾开一抹发自内心的、带着羞怯与甜蜜的笑意,声音虽轻却无比坚定:“有劳王公公回禀陛下…青瑶…等着。
”雍容的皇后是她必须担起的责任,而那个只为他一人披上嫁衣、行礼拜堂的时刻,才是她心中最圆满的期待。
这份心意,比任何凤冠霞帔都更珍贵。
朱常洛离开议政堂,心中装着嘉禾推广的大计,策马直奔京郊神机营校场。
另一柄关乎国运的利剑,同样不容懈怠。
朱常洛登上点将台,目光扫过下方钢铁般的军阵,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