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冰河暗涌,九幽蛇影(3/3)
稀粥度日,浴血守城;户部、工部为了筹集军费军械焦头烂额…这个时候,为了她一个人的册封大典,去强求什么贡锦南珠?
她抬起眼,目光清澈而平静,看向钱谦益:“钱侍郎所言,本宫明白了。
天家威仪,不在舆驾之奢,翟衣之华。
陛下励精图治,宵衣旰食,所求者,是江山稳固,黎庶安康。
如今辽东将士在冰城血火中苦战,朝廷上下当以国事军需为先。
”
她顿了顿,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凤舆,可用宫中旧存修缮,不必新造,抬舆人数亦可减半。
翟衣所用金线,若足赤一时难筹,可用成色上佳之赤金替代。
至于珍珠…”她微微一笑,抬手轻轻拂过发髻间那支素雅的银镶珍珠小簪,“本宫这支旧簪上的珠子,虽非合浦名品,却也光润。
翟衣之上,不必缀满南珠,择紧要处点缀数颗,取其象征即可。
其余用琉璃、米珠替代,亦无不可。
节俭用度,以充国用,方为真正的母仪天下。
钱侍郎以为如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钱谦益愕然抬头,看着柳青瑶沉静温婉却自有一股凛然气度的脸庞,看着她发间那支并不华贵却意义非凡的小簪,再听着她那番“节俭用度,以充国用”的话语,心头如同被重锤狠狠敲击!羞愧、敬佩、震撼…种种情绪交织翻涌。
他深深一揖,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真诚:“娘娘见识高远,心系社稷,仁德泽被苍生!臣…惭愧!臣谨遵懿旨!定当妥善安排,务使册封大典庄重而不奢靡,合礼而符圣心!”
柳青瑶微微颔首:“有劳钱侍郎了。
”暖阁内凝滞的气氛,在她这番识大体、顾大局的言语中,悄然化开。
乾清宫东暖阁。
烛火通明,朱常洛仍在批阅奏章。
王安轻步进来,低声禀报了柳青瑶在翟衣用度上对礼部的吩咐。
朱常洛执笔的手微微一顿,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有欣慰,有疼惜,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骄傲。
他放下朱笔,揉了揉发胀的眉心。
“青瑶…”他低声唤道,疲惫的嗓音里带着一丝沙哑的温柔。
他起身,没有唤人跟随,只披了件常服外袍,独自一人穿过寂静的宫道,走向翊坤宫。
翊坤宫西暖阁的烛火还亮着。
柳青瑶已卸下那半成的翟衣,只着一件素色的家常袄裙,正就着烛光,仔细翻阅着一本厚厚的《农政全书》,纤细的手指在书页上缓缓移动,时而提笔在旁边的纸上记下几笔。
侧影沉静专注,暖黄的烛光为她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
朱常洛站在门口,静静地看着这一幕。
白日里朝堂的杀伐决断、辽东的血火煎熬、深宫暗藏的九幽蛇影带来的沉重压力,在这一刻,仿佛都被这暖阁中的安宁与坚韧悄然抚平。
她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逢迎,只是用她最朴素的方式,守在他的后方,分担着他的重担。
他轻轻走了进去。
柳青瑶闻声抬头,见是他,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温婉的笑意:“陛下?这么晚了…”
“来看看你。
”朱常洛走到她身边,很自然地拿起她放在一旁的手炉,试了试温度,又塞回她微凉的手中。
他的目光扫过案上的农书和笔记,“又在看农书?”
“嗯,”柳青瑶点头,指着书上的一处,“看到前朝记载的一种‘御冬窖藏法’,于地窖中分层覆土存菜蔬,可保数月不腐。
想着或许…或许能用在边关军屯存粮,或是京城百姓冬日储菜。
”
朱常洛看着她认真的模样,心头一暖。
他瞥见旁边小几上放着一碟尚有余温的烤红薯,显然是她的宵夜。
他竟直接伸手拿起一个,也不顾帝王威仪,剥开焦黑的皮,露出里面金黄软糯的薯肉,一股甜香顿时弥漫开来。
他掰下一块,自然地递到柳青瑶唇边。
“尝尝?朕小时候(穿越前)…在宫外,冬日里最馋这个。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难得的轻松和暖意。
柳青瑶微微一怔,看着朱常洛眼中那抹卸下重担后的温和,看着递到唇边那块冒着热气的红薯,心头涌起一股暖流。
她微微低头,就着他的手,轻轻咬了一口。
甜糯温热的滋味在口中化开,暖意直达心底。
两人相视一笑,在这深宫寒夜,分食着一块最普通的烤红薯。
暖阁外,是帝国深冬的凛冽与暗流汹涌;暖阁内,只有烛火跳跃的噼啪声和红薯香甜的气息。
这一刻的宁静与温情,如同冰河之下悄然涌动的暖流,支撑着他们,去面对前方未知的惊涛骇浪。
而新年元日的册封大典,将是这冰封时节里,帝国迎向未来的第一道破晓之光。
喜欢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请大家收藏:()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