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泰昌元年,新年新气象(3/3)
涟的质问如同利剑,直指要害,气势磅礴!那几个出列的官员被驳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徐光启也强撑着病体出列:“老臣…附议杨总宪!陛下布局…深谋远虑…老成谋国…当…当行!”孙承宗亦沉稳表态:“老臣以为,陛下用人,不拘一格,切中时弊,臣附议!”
有杨涟、徐光启、孙承宗这三位重量级人物力挺,反对的声浪瞬间被压了下去。
朱常洛端坐御座,神色不变,心中却对杨涟的鼎力支持深感欣慰。
他缓缓抬手,止住议论:
“杨卿、徐卿、孙卿所言,甚合朕心!此议已决,毋复多言!”
(系统提示:完成主线任务“吏治清风(初步部署)”!奖励:国运+2%,当前国运:11%;人物洞察冷却时间减少为50小时/次;随机奖励:通用武魂碎片*10)
趁此威势,朱常洛抛出了最后两项重大决策:
“礼部,按照之前的拟定,改元泰昌,昭告天下。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随后话锋一转:
“朕深知,治国安邦,非一人之力可成!今特颁《泰昌求贤诏》!凡我大明子民,无论出身门第,无论士农工商,但有真才实学,于下列诸事有所长者,皆可自荐或由地方官举荐至有司,经考核优异者,朕必不吝爵禄,破格擢用!”
他目光炯炯,扫视群臣,清晰念出求贤领域:
“其一,精通军务:善练兵、明阵法、知攻守、晓火器(尤善泰西火铳、火炮者)、懂车营、精骑射、熟海防者!
其二,擅长农事:精耕作、通水利、善育种(尤善番薯、玉米、土豆等新作物)、懂防治病虫害、能改良农具者!
其三,熟谙工造:巧匠作、善营造、通水利工程、精矿冶、明机械者!
其四,精通算学、格物:明历法、晓天文、通算术、知物理(尤善泰西格物之学)、善制图者!
其五,通晓律法、财税、吏治:明刑律、善理财、懂漕运、知盐政、精吏治、能清丈者!
其六,长于医术:尤擅外伤、疫病防治、本草药性者!
其七,文采斐然,德行高洁,可为表率者!
着令吏部、礼部、工部、户部、兵部、太医院、及新设‘格物院’,各依所司,广设招贤馆,接纳四方贤才!由都察院左都御史杨涟总领其事!务求野无遗贤,人尽其才!此诏,刊行天下!”
这道求贤诏,范围之广,领域之新(尤其是工造、格物、算学、农事等传统视为“末技”的领域),打破了千百年的桎梏!如同一股清新的风,吹入了陈腐的朝堂!杨涟激动领命:“臣杨涟,必秉公持正,为陛下,为社稷,遴选真才!”许多有真才实学却苦无门路的下层官吏和民间能人,眼中燃起了希望。
新年大朝,在接连不断的惊雷与前所未有的变革气息中落幕。
朱常洛以无匹的魄力与精密的布局,完成了对帝国核心战区和中枢吏治的初步整合,并昭示了“泰昌”新时代的开端。
大朝刚散,朱常洛回到乾清宫,尚未更衣,骆养性已如幽灵般悄然而至。
“陛下,庐山蛇窟,邪异更甚!”骆养性呈上更详细的图文密报和一份长长的名单,“祭坛规模宏大,绝非短期建成。
血玉雕像邪气森然,那些陶瓮…臣怀疑是在培育某种剧毒之物或异蛇!‘沙沙’声之主,恐为邪教核心人物,武功诡异。
这是臣筛查出的第一批可疑名单,涉及京师官员七人,致仕勋贵三人,江南大商贾五人,名刹主持两人…其中两人,与当年红丸案涉事太医、内侍有过隐秘往来;一人,其商队常年行走辽东,与建奴控制区有不明交易…”
朱常洛看着名单上一个个名字和背后的关联,神色凝重如铁。
这“九头蛇教”的触角,比他想象的更深、更广!红丸案、辽东、江南财阀、勋贵、甚至寺庙…它像一张巨大的毒网,笼罩在帝国的阴影里。
朱常洛眼中寒芒爆射,“骆养性!”
“臣在!”
“给朕死死盯住这份名单上的每一个人!还有白鹿洞书院!增派最精干的探子,动用一切手段!宁可错盯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尤其要查清:那血玉雕像来源?陶瓮里到底是什么?‘沙沙’声的主人是谁?此教最终目的为何?与努尔哈赤有无直接勾结!给朕挖!深挖!务必揪出蛇头!”
“臣遵旨!必不负圣望!”骆养性感受到皇帝前所未有的杀意,肃然领命。
“还有,”朱常洛补充道,“朕与皇后身边,明哨暗卫,再加一倍!所有饮食用度,严查!非常之时,容不得半点闪失!”
“是!”
毛文龙捧着总兵官印信和蟒袍玉带,放声狂笑:“哈哈哈!总兵!开镇东江!老子也有今天!”手下亲信纷纷贺喜。
但当想到袁可立总督他的粮饷军械时,笑声戛然而止。
他脸色阴沉下来,眼中闪烁着不甘与狠厉:“袁可立?哼!老匹夫!想卡老子的脖子?走着瞧!”【野心:70↑→72↑(权欲膨胀,对掣肘极度不满)】
辽东,抚顺。
努尔哈赤的汗帐内炭火熊熊,却驱不散老汗王脸上的阴寒。
他听着图尔格派快马送来的金州惨状详细奏报,指关节捏得发白。
出人意料地,他并未暴怒,只是发出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低沉笑声。
“毛…文…龙…东江…皮岛…”他浑浊却依旧锐利的鹰眼盯着地图上那个孤悬海外的岛屿,闪烁着毒蛇般的光芒。
“好一把毒匕…插得够深,够疼!”他招手唤过最倚重的几个儿子和心腹谋臣,声音压得极低,开始布置一个阴险毒辣至极的计策。
目标:借明廷皇帝和多疑文官的手,除掉毛文龙!或者,至少让这把毒匕,调转矛头,狠狠扎向它原来的主人!帐内只余炭火的噼啪声和老汗王毒计的低语,如同毒蛇吐信。
乾清宫东暖阁。
卸下沉重衮服的朱常洛,眉宇间带着深深的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
即将正式册立的皇后柳青瑶,端着一碗温热的参汤轻轻走来。
她已换下繁复礼服,只着素雅宫装,气质温婉而聪慧。
“陛下,累了吧?”她声音轻柔,将参汤放在案上。
朱常洛握住她的手,感受到一丝难得的暖意。
“累,但值得。
青瑶,今日大朝,朕放了几声响雷,也埋下了不少火种。
前路…依旧凶险。
”
柳青瑶依偎在他身旁,温言道:“臣妾不懂军国大事,但知道陛下每一步都走得艰难,都是为了这天下苍生。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陛下心怀社稷,自有上天庇佑。
无论前路如何,臣妾都会陪着陛下。
”
朱常洛心中一暖,将她揽入怀中,嗅着她发间淡淡的清香,暂时卸下了帝王的重担。
他望向窗外,夜幕下的北京城,万家灯火与深宫禁苑的阴影交织。
“泰昌…”他低声念着新年号,仿佛在咀嚼其中的重量与希望。
“这才刚刚开始。
”
喜欢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请大家收藏:()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