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数据洪流与杠精之辩(1/3)
档案馆地下三层的网络舆情监控中心,屏幕墙上流动着无数光怪陆离的数据瀑布。
林舟站在一旁,感觉耳边的键盘幻听声似乎与这些数据的刷新频率产生了某种诡异的共鸣,哒哒声愈发急促,像是在为他即将面对的新“病例”敲响警钟。
过去几天,他初步适应了“容貌焦虑镜中人”事件带来的后遗症——那种时不时会冒出来的、对自身外貌的苛刻审视感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职业病”:每当看到任何带有观点的文字,无论是内部通告还是食堂菜单下的留言,他都下意识地在脑中开始构建反驳的论点,逻辑严密,角度刁钻。
老陈指着屏幕墙上一片异常活跃的红色区域,那里代表着一个正在某知名财经论坛急速发酵的热门话题。
“目标疑似为‘网络言论聚合体’的雏形,归档预编号B-05-189。
你看这个帖子,‘论当代年轻人不愿进厂的十大根源’,讨论量在三小时内爆炸性增长,但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回复内容高度同质化,充斥着非理性的攻击和扣帽子行为,逻辑链极其简单粗暴。
”
林舟定睛看去,主帖内容看似探讨社会问题,但行文充满煽动性和片面论断。
下方的回复更是惨不忍睹:“楼主何不食肉糜?你去流水线试试?”“说白了就是懒,一代不如一代!”“又是资本家走狗来洗地了?”“数据来源?典型张口就来!”
这些回复如同复制粘贴般涌现,彼此攻讦,却没有任何建设性的讨论。
更诡异的是,监控系统显示,参与讨论的IP地址呈现出不自然的集群特征,并且发言者的情绪波动指数被某种力量同步放大,愤怒和偏执的情绪能量正在论坛虚拟空间的上空汇聚。
“它不像‘镜中魅影’那样直接制造幻境,”老陈解释道,“‘网络杠精聚合体’的雏形更擅长的是扭曲信息场域,放大对立情绪,让任何理性的声音都被淹没在无止境的争吵中。
它的攻击方式是‘概念污染’和‘逻辑坍缩’,能让陷入其影响范围的人不自觉地陷入低效、重复的辩论内耗,直至精神疲惫,认知能力下降。
”
馆长魏明的声音通过内部通讯传来,一如既往地带着不容置疑的效率感:“林舟,这次是远程干预任务。
你需要接入我们特制的‘意识接口舱’,将你的认知投射到那个论坛的虚拟数据层中。
你的目标是找到并‘治疗’这个聚合体的核心意识——也就是那个最顽固、最能扭曲逻辑的‘主杠点’。
记住,在它的领域里,纯粹的武力无效,你需要用‘认知’对抗‘认知’。
”
林舟躺进冰冷的接口舱,感觉自己的意识被抽离,坠入一片由0和1组成的数字海洋。
周围不再是实体墙壁,而是流动的帖子、评论和表情包构成的扭曲景观。
他“看”到了那个异常话题所在的数据节点——一个不断膨胀、散发着负面情绪黑光的漩涡。
他刚靠近,无数充满攻击性的意念便如同箭矢般射来:“你懂什么?”“你有证据吗?”“你行你上啊!”
这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