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市井说妖论神(2/3)
破摊子!看他还敢不敢在此蛊惑人心!”
家奴应声恶狠狠地上前。
围观者纷纷惊慌后退,无人敢出声阻拦。
黄惜才脸色惨白如纸,却仍下意识地用身体护住桌上那几本视若珍宝的旧书——那是他仅存的、可供谋生和慰藉的精神食粮了。
就在此时,那道袍男子轻咳一声,缓步上前,挡在了黄惜才与赵公子的家奴之间,声音平和却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这位公子,何必动怒?”
赵公子斜眼打量他,见其一身道袍,气度却不凡,略收敛了些气焰,但仍倨傲道:“你这道士,从哪冒出来的?有何见教?莫非要管本公子的闲事?”
男子微微一笑,笑容温润,却目光如炬:“贫道云游四方,今日途经宝地,听这位先生所论,虽似惊世骇俗,然细听之下,皆有所本,无非是阐发庄周‘盗亦有道’、王充《论衡》之‘问孔’‘刺孟’之余绪,并非凭空杜撰,更非有意诽谤。
公子若因言治罪,岂不寒了天下读书人忧国忧民之心?亦有违圣人‘广开言路’之训。
”
他言语温和,引经据典,却自有一股无形的威仪透出。
赵公子一时语塞,强辩道:“可他、他分明影射时政…”
“影射?”男子笑道,目光扫过周围民众,“公子听出影射,是因为心中对此类现象有所联想?还是这位先生确有明指某位具体之人?若心中无鬼,何惧泛泛之论?若天下承平,吏治清明,此等言论又何异于杞人忧天,徒增笑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公子被驳得哑口无言,涨红了脸,指着道士“你…你…”了几声,却说不出完整的话来。
男子不再理会他,转而向黄惜才拱手一礼,态度诚恳:“先生高论,发人深省。
不知可否赐教:若依先生之见,神妖非以形分,善恶非以名判,然则世间纷扰,人心叵测,究竟该以何为凭,方能辨其真伪,明其是非?”
黄惜才见有人解围,且对方言辞有理有据,态度谦和,稍定心神,沉吟片刻,谨慎答道:“以心辨之,以行察之。
心正则形邪何妨?行端则名恶何伤?譬如莲出淤泥而不染,君子困窘而不改其节。
反之,心邪则形正何益?行恶则名美何补?观其行,察其迹,久而自现。
”
男子拊掌,眼中赞赏之意更浓:“善!如先生所言,则世间披着官服却行魑魅之事者,可称为妖;而某些身负污名却行侠仗义之士,反堪称神了?”
黄惜才心中一震,愈发觉得此人绝不简单,连忙谨慎道:“小可不敢妄断…只是…理,或许如此。
”
赵公子见二人竟旁若无人地侃侃而谈,全然不把自己放在眼里,顿时恼羞成怒:“好哇!原来是一伙的!一个妖道,一个腐儒,真是般配!在此一唱一和,诋毁时政!给我一起打!”
说罢竟亲自伸手要掀桌子。
道袍男子目光骤然一冷,也不见他如何动作,只袖袍看似随意地微微一拂,赵公子伸出的手便如触电般猛地缩回,“哎呦”一声,踉跄着倒退了两步,满脸惊疑不定,只觉手腕酸麻不已。
男子淡淡道:“公子,得饶人处且饶人。
清净之地,不宜动粗。
”
赵公子心知遇上了高人,看看对方深不可测的眼神,又揉着自己发麻的手腕,色厉内荏地丢下一句:“你们…你们给本公子等着!”说罢,带着同样惊疑不定的家奴,悻悻然地挤开人群走了。
围观人群见热闹散了,也低声议论着渐渐散去,只有那几个书生还留着,似乎想与黄惜才继续讨论方才的话题。
道袍男子却抢先一步,对黄惜才躬身一礼,姿态放得极低:“先生大才,所言字字珠玑,令人茅塞顿开。
不知先生可否赏光,容晚辈做东,共饮一杯清茶,再细听高论?”
黄惜才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道袍男子,心中刚刚平息的警铃再次大作——方才他为自己解围,固然感激,但观其气度言行、思维敏捷,绝非普通游方道人。
这等人物,为何对自己一个穷困潦倒的说书人情有独钟?他下意识地想要拒绝,但看到对方诚挚而深邃的眼神,又想到家中早已见底的米缸和妻儿期盼的目光,那拒绝的话在舌尖转了几转,终究还是化作一声轻叹,点了点头:“道长…抬爱了。
小可…愧不敢当。
”
男子脸上露出真诚的微笑,仿佛春风化雨:“萍水相逢,即是有缘。
先生请——”
夕阳不知何时已悄然西斜,将两人的影子在青石板上拉得很长。
黄惜才默默收拾着简单的摊子,心中忐忑不安,如同揣了一只兔子。
他隐约觉得,今日这一番离经叛道的“神妖论”,或许已为自己惹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抑或是…一场难以预料的机缘?
他不知道,身边这位蓝袍道袍男子,正是静水县那位政绩卓着却深藏不露的县令李致贤微服私访。
更不知道,自己今日这发自肺腑的一席话,将在对方心中激起怎样的波澜,又将如何改变自己乃至许多人命运的轨迹。
而李致贤看着黄惜才卑微而谨慎的背影,眼中闪烁着复杂难言的光——有对其才学识见的欣赏,有对其落魄境遇的好奇,还有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清晰察觉的、深藏的怜悯与考量。
“神妖之论…善恶之辩…有意思。
”他望着天边渐沉的落日,轻声自语,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黄惜才收拾好他那寥寥几本堪称家当的旧书,动作缓慢而细致,仿佛每一本书都重若千钧。
他将书本用一块洗得发白的蓝布仔细包好,挎在肩上,那蓝布包袱与他身上的衣衫一样,透着一股经年累月的贫寒气。
他看了一眼身旁负手而立、气度从容的李贤,心中那份不安愈发浓重,只得硬着头皮,微微躬身道:“道…李…李公子,请。
”
他一时不知该如何称呼对方,方才对方自称“李贤”,又言是商人,可那通身的气派,怎看都不似寻常商贾。
称“道长”显然不妥,称“先生”又觉生分,最后只得折中唤了声“公子”。
李贤似乎看穿他的窘迫,温和一笑,并不计较称谓:“先生不必拘礼,唤我李贤即可。
请前面带路。
”他做了个请的手势,姿态优雅,仿佛此刻行走的不是喧嚣杂乱的市集,而是自家园林的回廊。
两人一前一后,沉默地穿行在渐渐散去的人群中。
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一如黄惜才此刻七上八下的心境。
他刻意放缓了脚步,脑中飞速盘算着。
这李贤来历不明,虽看似友善,但知人知面不知心,自己方才那番言论,足够有心人拿去大做文章,安上个“诽谤时政、蛊惑人心”的罪名。
自己一条贱命丢了也就丢了,可家中还有妻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想到此处,他下意识地摸了摸怀中那几枚仅存的、磨得光滑的铜钱,那是今日说书所得,还不够买一升糙米。
若此人真有所图,自己身无长物,唯一能让人觊觎的,恐怕就是这条勉强识得几个字的性命了。
他偷偷侧目打量李贤,见对方步履从容,目光平静地打量着市井风情,时而对路边小贩售卖的新鲜瓜果投去一瞥,时而又望向远处袅袅升起的炊烟,那神情不像是有恶意,倒更像是一位兴致盎然的观察者。
“或许…真是我想多了?”黄惜才心中暗忖,“或许他真只是一位见多识广、喜好清谈的富商?”可那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威仪,又让他难以安心。
“先生在此说书,已有多少时日了?”李贤忽然开口,打破了沉默,声音温和,仿佛只是随口闲聊。
黄惜才一个激灵,忙收敛心神,谨慎答道:“回…回李公子话,断断续续,也有三五年光景了。
原是…原是想着补贴些家用,奈何嘴笨舌拙,讲些老段子无人爱听,只好…只好胡诌些歪理,混口饭吃。
”他刻意将自己方才那番惊世之论贬低为“胡诌”和“歪理”,试图降低其重要性。
李贤闻言,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先生过谦了。
若是混口饭吃,讲些风月传奇、才子佳人,岂不更稳妥?方才那番‘神妖之论’,标新立异,极易惹来非议,先生选择以此谋生,恐怕不止‘混口饭吃’这般简单吧?莫非其中另有深意?”
黄惜才心中一紧,后背瞬间又沁出一层冷汗。
此人果然敏锐!他连忙摆手,声音都带了几分惶急:“不敢不敢!绝无深意!小可一介草民,苟全性命于乱世…哦不,于当世,已属不易,岂敢有什么深意?实在是…实在是别的段子讲不过别人,只好出此下策,搏个新奇罢了。
今日得公子点醒,方知凶险,日后…日后是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