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蓝袍客询根底(2/3)
过一丝了然,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他转而道:“先生之意,晚辈明白了。
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扫过这陋室,最后落在里屋的门帘上——那里,一丝极细微的动静表明,那个叫黄菡的孩子仍在偷偷听着外面的谈话。
“今日天色已晚,叨扰先生许久,晚辈也该告辞了。
”李贤说着,缓缓站起身。
黄惜才如蒙大赦,连忙也跟着站起来:“公子…这…寒舍实在无法留客,委屈公子了…我…我送送您…”
“且慢。
”李贤抬手止住他,从怀中又取出一样东西。
那并非银钱,而是一枚小巧玲珑、触手温润的羊脂白玉佩,玉佩雕工简洁,却自有一股古朴贵气,上面似乎还刻着一个细小的字,但在昏暗灯光下看不真切。
“今日与先生一席谈,获益良多。
此物赠予小公子,聊表见面之意,盼他日后勤学上进,或能重振门楣。
”他将玉佩递向黄惜才。
黄惜才看着那枚一看就价值不菲的玉佩,吓得连连后退,双手乱摇:“不可!万万不可!李公子,这太贵重了!小儿童稚,如何当得起!方才银钱已是受之有愧,此物断然不能收!”
“长者赐,不敢辞。
”李贤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持,“并非什么值钱东西,不过是晚辈一番心意,给孩子的玩物罢了。
先生若不收,便是瞧不起晚辈了。
”他不由分说,将玉佩轻轻放在了桌上那袋银钱旁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灯光下,一袋银钱,一枚美玉,并排放在那摇摇晃晃的破旧木桌上,散发着与这贫寒之家格格不入的、诱人而又令人不安的光芒。
黄惜才看着这两样东西,只觉得心跳如鼓,呼吸艰难。
他隐隐感觉到,收下这些,或许并不仅仅是接受馈赠那么简单,更像是…接受了某种未知的代价。
“哦,对了,”李贤像是忽然想起什么,状似无意地问道,“方才听先生说,今日市集上那赵公子似乎常与先生为难?不知此人家世如何,为何如此跋扈?”
黄惜才此刻心神大乱,下意识地答道:“那赵公子…其父乃是本县赵员外,与…与县尊大人似乎有些往来,家中田产颇多,平日里…确是有些横行乡里…”他说到一半,猛然警觉,戛然而止,惊恐地看着李贤,“公子问这做甚?”
李贤微微一笑,笑容在跳跃的灯影下显得有些高深莫测:“无事,随口一问。
先生日后若再遇麻烦,或可…或许能有转机。
”他话未说尽,却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说完,他不再停留,对黄惜才拱了拱手:“先生留步,晚辈自行离去即可。
”转身便向外走去。
黄惜才愣在原地,脑子里一片混乱,待他反应过来,李贤已快走到院门口。
他慌忙追出去:“公子!我送您!这巷子黑…”
然而,等他跌跌撞撞地追出院门,巷子里已是漆黑一片,秋风卷着落叶打着旋儿,哪里还有李贤的身影?那人竟像是凭空消失了一般,脚步声都未曾留下。
黄惜才独自站在漆黑的巷口,望着无尽的黑暗,只觉得一股冰冷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包裹而来,远比秋夜的寒风更刺骨。
他回想起李贤出现后的点点滴滴:那不凡的气度,那敏锐的问题,那慷慨却令人不安的赠与,那看似无意实则关键的打听,还有这鬼魅般消失的身手…
这人…究竟是谁?他真的只是一个路过的商人吗?他那些问题,真的只是出于好奇?他留下银钱和美玉,真的只是出于同情?还有他最后那句关于“转机”的话…
黄惜才猛地打了个寒颤,不敢再想下去。
他慌忙转身,像逃避什么洪水猛兽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