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九原密谈,蒙恬设宴(2/3)
他喘息的机会,从怀中取出一份帛书,正是那份传到上郡的“遗诏”。
他将帛书推到蒙恬面前,冷声道:“将军请看。
这上面的玺印,看似是传国玉玺,但细看之下,边缘的龙纹比真正的玉玺印记要模糊一分,这是急切间用劣质印泥仿造的结果。
再者,父皇行文,向来雄浑霸道,何曾用过‘其仁孝’、‘可速自裁’这等软弱又刻毒的字眼?最重要的一点,”扶苏的声音沉了下去,带着一丝悲怆,“父皇生前,最常对我说的一句话便是,‘蒙恬、蒙毅,乃我大秦之肱骨,国之柱石,有他们在,北疆无忧,朝堂无忧’。
他如此信重将军兄弟,又怎会下诏,让将军眼睁睁看着他的长子,不明不白地死在自己镇守的疆土之上?更遑论让他倚重的国之柱石自裁?”
“若不阻止赵高,待他清除了所有障碍,下一个要对付的,就是手握重兵、功高盖主的蒙氏一族剩下的族人!他们连将军都敢杀,难道将军还以为那些乱党会放过您的族人?届时,大秦将亡于奸臣之手,你我就是万古罪人!”
扶苏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柄重锤,狠狠敲在蒙恬的心上。
他死死盯着那份帛书,额头上的汗珠悄然滑落。
他知道扶苏说的是事实,始皇帝对他们兄弟的信任,天下皆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他身为臣子的铁律。
但如果这份“君令”本身就是假的呢?
蒙恬没有说话,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已然掀起了滔天巨浪,原本坚如磐石的信念,出现了一丝清晰的裂痕。
他感觉眼前的公子很陌生,似乎不太像他之前所熟悉的那个儒雅的帝国接班人。
此刻扶苏也敏锐的捕捉到了蒙恬眼中的疑惑,一个后世的灵魂穿越到大秦长公子扶苏的身上,他也很担心被人识破,尽管此事令人难以相信,却也不免成为别人攻讦他的理由。
不过好在这是一个礼法约束严格的时代,就算有人对他的变化有所怀疑,却也不敢说出。
他要做的就是迅速掌握权柄,成为帝国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让任何人都不敢质疑他的决定!以铁血手段镇压所有敢于作祟的宵小之徒!
夜,深沉如墨。
将军府的一间密室之内,烛火摇曳,将两个人的影子投在墙上,拉得极长。
“兄长为人,刚毅忠直,一时间难以转圜。
但毅深知,此事若真如公子所言,我蒙氏一族,危在旦夕!”蒙毅的脸色苍白,这位掌管文书、心思缜密的治粟内史,此刻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颤抖。
扶苏凝视着他,神情肃穆:“蒙大人,我便不再隐瞒。
据我安插在咸阳的眼线密报,丞相李斯,恐怕已被赵高软禁。
他之所以附逆,多半是受了胁迫。
而胡亥,至今尚未举行登基大典,名不正言不顺!最关键的是,赵高正在秘密调动中尉军和卫尉军,其意图,不言而喻,就是要抢在天下反应过来之前,用武力镇压一切可能的异动!”
“什么?!”蒙毅如遭雷击,猛地站起身来,额头上冷汗涔涔。
这几个消息,任何一个都足以让他心胆俱裂。
李斯被软禁,意味着朝堂中枢已彻底失控;胡亥未登基,意味着一切都还有转圜的余地;而赵高调兵,则意味着一场血腥的清洗,随时可能爆发!
“时不我待。
”扶苏的声音冷静得可怕,“我需要蒙恬将军的支持。
有三十万大秦北境铁骑在,赵高的阴谋便如土鸡瓦狗,不堪一击。
”
蒙毅剧烈地喘息着,他来回踱步,最终停在扶苏面前,眼神中充满了挣扎与决绝:“公子放心,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