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市井童谣 恶语伤幼心(1/3)
时光荏苒,如同邯郸城外那悄无声息流淌的河水,看似平静,却已带走了两个春秋。
榆林巷深处的质子馆舍,依旧是那副破败模样,仿佛被时光遗忘,又或是被厄运牢牢钉死在这片充满敌意的土地上。
然而,馆舍之内,那个在雷雨之夜降生的生命,却在顽强地成长。
赵政,如今已是个约莫两三岁的孩童。
许是继承了母亲赵姬的良好容貌,他生得眉目清秀,皮肤白皙,若非长期营养有些跟不上,显得有些瘦弱,倒是个十分标致的孩子。
与同龄孩童相比,他显得异常安静,甚至可以说是沉闷。
他不爱咿呀学语,更多的时候,只是用那双过于乌黑、沉静的眼睛,默默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斑驳的墙壁、狭小的院落、母亲赵姬时常带着轻愁的美丽面庞、老仆僖爷爷那永远佝偻的背脊、以及父亲异人那混合着焦虑与偶尔亢奋的复杂神情。
这双眼睛,似乎天生就比别人看得多,想得深。
那里面,很少看到属于幼儿的纯粹烂漫,反而时常闪过一丝与年龄不符的审慎,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自他记事起,他所感知到的世界,便充满了无形的墙壁和压抑的氛围。
他很少被允许走出那扇吱呀作响的院门,即便偶尔出去,母亲和僖爷爷也总是将他护得紧紧的,如同防范着某种看不见的洪水猛兽。
这一日,难得的春日午后。
连日的阴霾被温暖的阳光驱散,连榆林巷这污浊之地,也仿佛被镀上了一层浅金色的光晕。
赵姬见儿子近来有些恹恹的,小脸缺乏血色,心中不忍,思虑再三,终于鼓足勇气,决定带他到馆舍门口那片巴掌大的空地上,晒一晒太阳。
“僖伯,我们就在门口站一会儿,透透气。
”赵姬对老仆僖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恳求和对风险的评估。
僖眉头紧锁,满脸的不赞同,但看着小主人那缺乏阳光照射而显得过分苍白的小脸,再看看赵姬那带着希冀的眼神,终究还是心软了。
他叹了口气,哑声道:“夫人,那……老奴跟着,就一会儿,千万莫要走远。
”
于是,赵姬抱着小赵政,小心翼翼地踏出了那扇象征囚笼的院门。
僖则如同最忠诚的护卫,紧张地跟在几步之外,那双浑浊却警惕的眼睛,如同探照灯般不断扫视着巷口和四周,不放过任何一丝风吹草动。
阳光照在身上的感觉,温暖而陌生。
小赵政似乎有些不适,眯了眯那双黑亮的眼睛,小手紧紧抓着母亲胸前的衣襟,好奇地打量着门外这个比院子里“广阔”许多的世界。
他看到凹凸不平的土路,看到对面斑驳的土墙上爬着的几根枯藤,看到远处巷口偶尔走过的、行色匆匆的模糊人影。
赵姬感受着怀中儿子那细微的紧张,心中酸楚,却努力挤出温柔的笑容,低声在他耳边说着:“政儿不怕,你看,有太阳,暖暖的……”
这短暂的、偷来的安宁,并未持续太久。
就在母子二人贪婪地享受着这难得的光照时,一阵嘈杂的嬉笑声从巷口传来。
五六个年纪在七八岁到十来岁不等的赵国孩童,如同撒欢的野狗般,追逐打闹着跑了过来。
他们衣衫褴褛,脸上带着属于市井孩童的野性和无所顾忌。
为首的是个叫虎伢的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