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星落寿州夜,乱世开门迎煞神(2/3)
他不是那个只懂纸上谈兵的博士生了,他拥有这个时代任何人都不具备的“武器”——长达五十余年的历史记忆!
他知道每一场关键战役的走向,每一个重要人物的命运。
这就是他的金手指!一个看似虚无,却能颠倒乾坤的金手指。
但他要如何运用?
直接跑去跟刺史赵锽说“我知道王彦章几天后会从东门打进来”?
只怕当场就会被当成疯子或者奸细给砍了。
唯一的身份,唯一的倚仗,就是那个老道士留下的名号——观星师。
在这个敬畏鬼神的时代,一个能“预知天命”的身份,或许比千军万马更有用。
他必须赌一次。
入夜,寒风呼啸。
李昭谢绝了福伯要为他准备热食的好意,独自一人披上一件宽大的旧道袍,拾级登上了城中心的观星台。
这座高台是寿州城的最高建筑,由青石和巨木搭建而成,历经风雨,显得苍古而神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站在台上,可以俯瞰全城灯火,远眺墨色般的原野。
冷风吹动着他的衣袍,猎猎作响,让他看起来真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模样。
但他没有看星。
漫天星辰在他眼中,不过是冰冷的宇宙尘埃。
他闭上双眼,脑海中飞速运转,将所有关于“王彦章攻寿州”的史料碎片拼接起来。
《旧五代史》记载:“彦章善用奇兵,夜引精卒三千,自淝水上游潜渡,袭其不备……”《资治通鉴》则补充了细节:“时寿州东城守备松懈,赵锽以重兵皆布于北门,料敌之所不至也。
”
淝水、上游、夜袭、东城……这些关键词在他脑中构成了一幅清晰的作战地图。
王彦章的进军路线,攻击时间和地点,都已了然于胸。
李昭缓缓睁开眼,眼中精光一闪而过。
他走到观星台中央那张积满灰尘的石案前,拿起一支不知放了多久的狼毫笔,蘸了蘸早已凝固的墨块,在一方残破的竹简上,用力写下三个字:
明日夜袭。
第二天清晨,天还未亮,李昭便带着那方竹简,在福伯惊疑不定的目光中,径直前往刺史府求见。
刺史赵锽一夜未眠,正对着城防图愁眉不展。
听闻城中那位老观星师的弟子求见,本不想理会,但想到老观星师在世时颇有声望,不好驳了面子,便不耐烦地命人将他带了进来。
“草民李昭,拜见刺史大人。
”李昭躬身行礼,不卑不亢。
赵锽抬眼打量着他,见他只是个二十岁不到的年轻人,面色还有些病态的苍白,更添了几分轻视。
“你就是老神仙的弟子?不在观星台为你师父守孝,来我这府衙作甚?莫非也是来劝我弃城南逃的?”
李昭摇了摇头,双手将竹简奉上:“非也。
先师临终前,曾嘱托我观天象,卜凶吉,以助大人守城。
昨夜,昭斗胆登台,夜观天象,见杀破狼三星交汇于东方,妖星犯紫微,主有兵戈血光之灾。
此乃大凶之兆。
”
他这番话半真半假,夹杂着术语,听得赵锽眉头紧锁。
“说重点。
”赵锽不耐烦地打断他。
“重点便是,天象示警,”李昭一字一顿,声音清晰而坚定,“朱温大军将于今夜,偷渡淝水,夜袭我寿州东门!”
“什么?”赵锽霍然起身,满脸的难以置信,“东门?淝水河阔流急,且我军探马回报,王彦章大军主力尚在百里之外,如何能一夜之间兵临城下?简直是胡言乱语!”
李昭面色不变,平静地迎着赵锽的目光:“兵法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敌军主力或为佯动,其精锐早已化作散兵,沿淝水密林潜行。
天机如此,信与不信,全在大人一念之间。
若草民所言有虚,甘愿领罪赴死。
”
他的笃定和镇静,让赵锽心中的疑虑动摇了。
他盯着李昭看了半晌,这个年轻人眼神清澈,没有丝毫怯懦或狡诈。
此事关系到全城军民的性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万一是真的,自己若是不听,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