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铁甲初成阵,兵农合一筑根基(2/3)
间的佩刀一样重要!刀,是用来杀敌的;锄头,是用来活命的!养活你们自己,养活你们的袍泽,养活这满城百姓!”
他随即颁布了亲手制定的“军屯法”:每日上午开垦操练,下午分组进行战阵演练,绝不荒废武艺。
所有产出,一律归公仓,但参与屯田的士兵,除了军饷,还能根据开垦和收获的功劳,获得额外的赏钱与粮食。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原本的些许怨气,在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迅速消散。
士兵们挥舞着锄头,汗水浸透了衣背,那股在战场上拼杀的狠劲,此刻全用在了与土地的搏斗上。
与此同时,城中因战乱流离至此的数千流民,也成了李昭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在德高望重的沈大娘的组织下,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民得到了安置,而他们中身强力壮的子弟,则被李昭编组成了一支新的队伍——乡兵。
训练营地里,这些曾经面黄肌C的少年,如今换上了统一的操练服,眼神里多了几分坚毅。
李昭亲自巡视,看着他们从最基础的站队、刺杀练起,动作虽然生涩,但一丝不苟。
他停在一群少年面前,沉声说道:“你们曾经是流民,但从今天起,你们是寿州的兵!记住,只要你们肯打敢拼,立下战功,就能从乡兵升为正军!只要你们有本事,就能从一个平头百姓,一步步成为号令千军的将军!”
这番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激起了千层浪花。
对这些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来说,这不仅仅是当兵吃粮,更是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登天之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们的眼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焰,那是对未来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抗争。
短短数月,乡兵迅速扩充,经过筛选和整编,一支三千人的“后备军”已然成型。
加上原有的两千守军,寿州兵员激增至五千余人,声势大振。
一个月后,淝水南岸。
当赵锽在李昭的陪同下,再次来到这里时,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得说不出话来。
昔日的荒芜之地,此刻已是一片金色的海洋。
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风一吹,掀起层层麦浪,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谷香。
士兵们和协助的流民们正热火朝天地收割着,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一车车的稻谷被运往新建的军屯粮仓,堆积如山。
赵锽看着那金灿灿的谷堆,又看了看那些皮肤晒得黝黑、但身形却愈发精壮结实的士兵,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对着李昭深深一揖:“先生之法,实乃安邦定国之策。
是赵某,短视了。
”
粮食和兵员的问题初步解决,李昭的目光又投向了武备。
寿州境内有丰富的铁矿,但以往的军械打造却粗制滥造,不堪大用。
李昭召集了城中所有最好的工匠,亲自拿出了几张图纸。
工匠们看着图纸上那闻所未闻的构造,面面相觑。
“此甲,名为‘鱼鳞甲’。
”李昭指着其中一张图纸解释道,“以小甲片层层叠叠编缀而成,既能保证防护,又不妨碍身体活动,远胜于我们如今笨重的板甲。
”
他又指向另外两张更为复杂的图纸:“此为‘弩车’,可十矢齐发,百步之内,铁甲亦可洞穿。
此为‘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