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祈福遇僧,情愫暗生(1/3)
贞观十五年仲秋,长安城外的大慈恩寺香烟袅袅,佛幡在秋风中轻轻飘荡。
为祈愿来年风调雨顺、边境安宁,李世民特意在此举办宫廷祈福大会,皇室成员、文武百官及长安世家子弟皆需到场。
寺庙前的广场上,铺着明黄色的毡毯,御座设在大雄宝殿台阶下,李世民身着赭黄常服,长孙皇后穿一身素雅的缟素宫装,两人并肩而坐,目光扫过阶下整齐列队的人群,满是庄严肃穆。
高阳公主身着石榴红的襦裙,外罩一件月白色披风,鬓边插着一支赤金嵌珠的步摇,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晃动。
她跟在长乐公主身后,心里却没多少祈福的心思——自退了与房遗爱的婚事,父皇母后便时常提及她的驸马人选,让她不胜其烦。
此刻她望着大雄宝殿门前的鎏金佛像,只觉得殿内的诵经声枯燥乏味,便悄悄拉着侍女月儿,往寺庙西侧的回廊走去。
回廊旁种着几株古槐,枝叶繁茂,投下斑驳的阴影。
高阳刚走到廊下,就看到一个身着月白僧袍的年轻僧人正站在树下,手里捧着一卷佛经,神情专注地诵读。
那僧人约莫二十出头,眉目清秀,鼻梁高挺,唇形薄而温润,周身透着一股清冷出尘的气质,与寺庙里其他僧人截然不同。
“你是这寺里的僧人?”高阳忍不住开口问道,语气里带着几分好奇。
僧人闻言转过身,双手合十,躬身行礼:“贫僧辩机,乃大慈恩寺玄奘法师门下弟子,见过公主殿下。
”他的声音温润如玉,带着几分禅意,听得高阳心里微微一动。
“玄奘法师的弟子?”高阳眼睛亮了亮——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在长安声名赫赫,她早有耳闻,却从未见过他的弟子,“那你定是精通佛法了?我最近总觉得心绪不宁,你可否为我讲讲佛法,解解烦忧?”
辩机点点头,引着高阳走到廊下的石凳旁坐下:“殿下若不嫌弃,贫僧愿为殿下解惑。
佛法讲究‘心无挂碍’,殿下心绪不宁,想必是心中有执念。
所谓‘一念放下,万般自在’,若能放下执念,自然能心境平和。
”
高阳饶有兴致地听着,辩机谈起佛法时,眼神明亮,口才极佳,从“心经”讲到“金刚经”,引经据典,条理清晰,还能结合世间琐事,让深奥的佛法变得通俗易懂。
高阳本就对诗词歌赋感兴趣,辩机的谈吐与那些只会阿谀奉承的世家子弟截然不同,让她越听越入迷,不知不觉竟聊了近一个时辰。
“没想到辩机师傅不仅佛法精深,口才也这般好。
”高阳笑着说,眼神里带着几分欣赏,“比那些朝堂上的老臣还会说话。
”
辩机脸上露出一抹浅笑,目光落在高阳身上,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温柔:“殿下过誉了。
贫僧只是随口谈谈佛法,能得殿下心悦,是贫僧的荣幸。
殿下若是喜欢听,贫僧在寺里有一处小院,颇为清静,院中有几株桂树,如今正值花期,香气宜人。
殿下若有空闲,可来小院做客,贫僧再为殿下细说佛法,亦可与殿下探讨诗词。
”
高阳心里一动——她本就觉得宫中烦闷,辩机的小院听起来颇为雅致,又能听佛法、聊诗词,便笑着答应:“好啊!等我得空了,便来寺里找你。
”
两人又聊了片刻,月儿提醒高阳该回广场了,高阳才依依不舍地与辩机告别,临走前还特意叮嘱:“我来之前,会让月儿提前给你送信。
”辩机躬身应道:“贫僧静候殿下光临。
”
高阳转身离开时,并未察觉,不远处的槐树下,房遗爱正冷冷地看着这一幕。
他今日本是跟着父亲房玄龄来祈福,却无意间看到高阳与辩机相谈甚欢,辩机看向高阳的眼神,分明带着几分爱慕,绝非僧人对公主的敬重。
房遗爱心里瞬间燃起怒火——他得不到的女人,凭什么一个僧人能如此亲近?他紧紧攥着拳头,一个报复的念头在心里渐渐成型:若是能抓住高阳与辩机私会的把柄,散播出去,定能让高阳名声扫地,看她还怎么选驸马!
与此同时,大雄宝殿台阶下的御座旁,李世民正与长孙皇后低声交谈,语气里满是烦恼:“高阳的驸马人选,你可有看好的?之前房遗爱不行,长孙家的子弟又与长乐定了亲,其他世家子弟要么品行不佳,要么才华不足,实在难寻合适的。
”
长孙皇后叹了口气,目光扫过阶下的世家子弟:“陛下所言极是。
高阳性子骄纵,寻常子弟管不住她;太优秀的,又怕看不上高阳的脾气。
若是选得不好,不仅高阳受苦,还可能影响皇室与世家的关系。
”
“不如这样,”李世民忽然眼睛一亮,“朕决定,三日后在皇宫校场举办一场大比武,分文比与武比——文比考诗词歌赋、经史子集,武比考骑射韬略、兵法布阵。
一来可以选拔优秀的年轻人进入朝堂与军武,为大唐储备人才;二来也能趁机看看,有没有适合高阳及其他适龄公主的驸马。
你觉得如何?”
长孙皇后点点头,眼里露出赞同:“陛下这个主意好!既能选拔人才,又能挑选驸马,一举两得。
到时候让高阳也去看看,说不定能有她喜欢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