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夜话别情,阵前布兵(3/3)
公主殿下,贫僧什么都愿意做!”
房遗爱满意地笑了笑,心里暗暗盘算——只要辩机和高阳纠缠在一起,败坏了高阳的名声,泄了他的心头之恨。
与此同时,裴安已跟着李绩,踏上了出征的路途。
作为第一次出征的将领,李绩特意将他安排在中军,让他跟在自己身边学习。
每日行军途中,李绩都会拿出地图,耐心地给裴安讲解地形地貌、行军路线,还有如何根据天气和敌情调整战术;遇到驻扎的时候,李绩还会让裴安参与军务讨论,让他发表自己的看法,再一一指点他的不足。
裴安也十分勤勉,每日天不亮就起来巡查营地,跟着士兵们一起操练,晚上则在灯下研究兵书,整理李绩传授的经验,很快就掌握了不少行军打仗的知识。
他为人谦逊,对军中的老将领恭敬有加,对普通士兵也关怀备至,很快就和将校们打成一片,大家都对这个文武双全、没有架子的年轻将军颇有好感。
就这样,大军行军二十天,终于抵达了指定位置——朔州城外的一片平原。
这里地势开阔,适合骑兵作战,也是突厥人常来劫掠的必经之路。
李绩立刻召集所有将校,在中军大帐内召开作战会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帐中央,挂着一幅巨大的地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唐军和突厥的位置。
李绩站在地图前,手里拿着一根木杆,语气严肃:“根据斥候回报,此次犯边的突厥骑兵有三万人,全是骑兵,机动性强,且此次前来只为劫掠,抢了物资和人口就会撤退。
他们认为,只要发现我军主力,立刻撤军就能安全脱身,却不知这正是我们的机会!”
他顿了顿,用木杆指着地图上的一处山谷:“突厥人抢了物资和人口,行军速度定会减慢,尤其是这处黑风谷,是他们撤退的必经之路,地势狭窄,易守难攻。
本将决定,分兵四路:前军由王将军率领,一万骑兵,明日一早出发,寻找突厥主力,一旦发现,即刻发起进攻,务必缠住他们,不让他们轻易撤退;中军由裴安率领,一万五千人,骑兵步兵各半,驻扎在黑风谷以西三十里处,一旦前军与突厥主力纠缠,即刻压上,支援前军;边军由张将军率领,负责就地防守朔州城,防止突厥人迂回偷袭我军侧后;另外,派两名中郎将各领两千骑兵,作为机动部队,提前埋伏在黑风谷两侧,待突厥人进入谷中,即刻发起进攻,截断他们的退路!”
李绩的目光扫过帐内的将校,最后落在裴安身上:“裴安,你是第一次指挥中军,切记要沉稳,不要急于冒进,一切听从本将的调遣。
中军是我军的主力,也是前军的后盾,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裴安站起身,躬身行礼:“末将遵令!定不负大将军所托!”他心里既紧张又兴奋——这是他第一次独立指挥一支大军,虽然是听从李绩调遣,却也是对他的极大信任。
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表现,不辜负李绩的栽培,也不辜负李世民的期望。
其他将校也纷纷领命,脸上满是斗志。
他们都知道,李绩的战术安排十分周密,只要各路人马配合得当,定能将这三万突厥人一网打尽,打一场漂亮的胜仗。
大帐外,夕阳渐渐落下,将天空染成了血红色。
裴安走出大帐,望着远处连绵的山脉,还有营地中整齐的营帐,心里满是豪情。
他知道,一场恶战即将到来,这是他在大唐的第一场战争,也是他实现自己价值的开始。
他握紧腰间的横刀,眼神坚定——他不仅要打赢这场仗,还要平安回去,回到云儿和夏荷身边,回到那个属于他的温暖的家。
而此时的突厥大营,突厥可汗正在帐内饮酒作乐,身边围着抢来的汉人女子,根本没把唐军放在眼里。
他坚信,只要自己抢够了物资,立刻撤军,唐军就追不上他。
却不知,一张大网早已在黑风谷等候,等着将他们一网打尽。
夜色渐深,唐军大营内一片寂静,只有巡逻的士兵在营地里来回走动,警惕地盯着四周。
所有人都在养精蓄锐,等待着明日的决战。
裴安回到自己的营帐,拿出云儿给他绣的荷包,轻轻摩挲着上面的“安”字,心里满是思念。
他在心里默念:云儿,夏荷,等着我,我一定会平安回来,带着胜利的消息,回到你们身边。
喜欢重生大唐,在高阳公主府当牛马请大家收藏:()重生大唐,在高阳公主府当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