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归程忘忧,古刹迷局(1/3)
朔州城外的晨光刚漫过青灰色的城墙,左领军卫的两千骑兵已列好整齐的队伍,玄色铠甲在朝阳下泛着冷冽的光,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整齐的“哒哒”声,震得地面微微发麻。
裴安披着一件月白色的披风,被亲兵小心翼翼地扶上马车——小腹的伤口虽未完全愈合,但已能勉强行动,只是不能剧烈动弹。
“将军,马车里已经铺了厚厚的毯子,还备了靠垫,您要是觉得不舒服,就跟奴婢说。
”绿萼提着一个食盒,紧随其后钻进马车,小小的车厢被她收拾得温馨整洁:靠窗的位置铺着软垫,案几上摆着刚温好的羊奶和几碟精致的点心,角落的暖炉里燃着银丝炭,冒着淡淡的青烟,煮着清新的茶水。
裴安靠在软垫上,掀开马车窗帘,看着窗外掠过的景色——初夏的朔州郊外,麦田已泛起淡淡的金黄,微风拂过,麦浪翻滚,像一片金色的海洋;远处的河流泛着粼粼波光,岸边的垂柳垂下万千枝条,偶尔能看到孩童在河边嬉戏,笑声顺着风飘进车厢,带着几分烟火气的暖意。
“没想到初夏的朔州,竟这么好看。
”裴安轻声感叹,之前来的时候只顾着赶路和备战,从未好好欣赏过沿途的景色,如今受伤返程,倒有了几分闲情逸致。
绿萼递过一杯温热的羊奶,声音温柔:“将军若是喜欢,等您伤好了,奴婢陪您再来看看。
这里的百姓说,再过一个月,麦田就该收割了,到时候整片田野都是金黄色的,比现在还要好看。
”
裴安接过羊奶,看着绿萼泛红的脸颊,忍不住笑了笑:“好啊,到时候若是有机会,咱们就再来。
”他知道自己这话带着几分敷衍——他是长安的渭南伯,左领军卫的将军,日后怕是很少有机会再来朔州。
可看着绿萼期待的眼神,他实在不忍心说出实话。
绿萼却当了真,眼里瞬间亮了起来,赶紧拿起一块桂花糕递过去:“将军尝尝这个,这是昨日驿馆的姑姑教奴婢做的,您看看好不好吃。
”
裴安咬了一口,甜而不腻的桂花香气在口中散开,带着几分软糯的口感,比长安城里的点心还要好吃。
“好吃,比宫里的点心还好吃。
”他真心实意地夸赞道。
绿萼的脸更红了,低下头,手指轻轻绞着衣角,小声说:“将军喜欢就好,奴婢以后天天做给您吃。
”车厢里的气氛渐渐变得温馨,裴安暂时忘却了朔州遇刺的惊险,也忘了房遗爱带来的仇恨,更忘了长安城里还在等着他的云儿、夏荷和月儿,只沉浸在这片刻的安逸与温柔中。
而此时的长安,高阳公主府的门前,却弥漫着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一个穿着灰色僧袍的小沙弥,手里捧着一个精致的木盒,站在府门外,神色有些局促地对门房说:“烦请公公通报一声,小僧是慈恩寺的,奉辩机大师之命,给高阳公主送请帖,大师说得了一首绝佳的诗作,想请公主品鉴。
”
门房皱了皱眉,语气带着几分不耐:“又是你?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公主说了,不见!请帖你也拿回去吧,公主不会收的。
”前两次小沙弥来送请帖,高阳都直接拒之门外,连请帖都没让进门,如今这小沙弥又来了,门房自然没什么好脸色。
小沙弥急得额头冒汗,赶紧说道:“公公,这次不一样!辩机大师说,这首诗是他呕心沥血所作,比之前的《山居秋暝》还要好,若是公主错过了,定会遗憾的!而且大师还说,若是公主愿意赴约,他还会将珍藏的佛经抄本赠予公主,那可是前朝高僧手写的,非常珍贵!”
门房犹豫了——前朝高僧的佛经抄本,确实是难得的珍品,若是他直接拒绝,万一公主事后知道了,怪罪下来,他可担待不起。
“你等着,我去通报一声,公主见不见,就看你的运气了。
”门房说完,转身走进府内。
府中,高阳正坐在廊下,看着云儿和夏荷做针线。
云儿手里拿着一块天青色的绸缎,正在给裴安绣一件新的襦裙;夏荷则在绣一个荷包,上面绣着一朵小小的莲花,是给裴安准备的。
高阳看着她们专注的模样,心里莫名泛起一丝烦躁——自从上次聚会后,她满脑子都是裴安,一会儿想起他写的诗,一会儿想起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连做什么都静不下心。
“公主,府门外有个慈恩寺的小沙弥,说是辩机大师送请帖来的,想请您去品鉴诗作,还说要送您前朝高僧的佛经抄本。
”门房的声音打断了高阳的思绪。
高阳心里一动——辩机的诗才她是知道的,之前在祈福大会上,辩机的谈吐也让她颇为欣赏。
而且前朝高僧的佛经抄本,确实是她一直想要的。
她抬头看向云儿,语气带着几分犹豫:“云儿,你说我要不要去?辩机多次相邀,若是不去,被人知道了,怕是会说我怠慢高僧。
”
“公主,不可!”云儿赶紧放下针线,语气急切,“上次您去辩机的小院,就差点出事,裴将军特意叮嘱过,让您不要再跟辩机接触。
而且辩机毕竟是出家人,您一个未出阁的公主,频繁与他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