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自然就会越来越熟练(3/3)
次在《神雕》剧组的经历。
从二月到现在,整整两个多月。
重生以来,他在剧组待的时间比在家还长。
这两个月收获不少,他第一次登上荧幕。
虽然戏份不多,但角色是他参与创作的,他挺满意。
他对剧组的运作也全程参与了。
虽然不能说样样都懂,但至少心里清楚是怎么回事了。
关于导演这一行,这次经历也让他纠正了一些之前的误解。
其实,做一个合格的导演并不难,不需要什么都会。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门道,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导演只需要最后把关、统筹全局就行。
当然,这只是做导演的基础,就像游戏里刚走出新手村一样。
这样的导演,只要有人投资,配上一群专业人士,剧本不错,自己脑子清醒,不乱插手,拍一部中等水平、能赚钱的片子,简直是轻而易举。
难怪后来有人说“狗都能当导演”。
但孙祺的志向远不止于此。
他认为,真正的导演能力在于对剧组的组织和领导能力。
组织能力需要经验积累。
多进组、多实践,慢慢尝试自己组建团队,带的剧组多了,自然就会越来越熟练。
领导能力则取决于个人本事。
要让人信服,才能让专业的人听你的——要么是钱,要么是真才实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钱先不谈,真本事涉及的就多了:分析剧本,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运用镜头语言,指导摄影传达思想;还要选对演员,塑造出有生命力的角色。
所以孙祺觉得,导演这行入门容易,但想真正拍好却很难。
以他现在的状况,加上脑子里那些超前的想法,当个入门导演应该没问题。
但没人会轻易投资让他试试。
就算有钱,也很难拉到一流团队。
这个年代还不是靠流量的时代,很多顶尖的专业人士和老艺术家看重的是作品和实力,而不是钱。
想到这里,孙祺更加明确了方向:还得抓紧学习,赚钱也不能停。
离2006年只剩半年,必须在股市上涨前攒够一笔启动资金。
正想着,杨帆醉醺醺地回来了。
“哟,大才子,对着月亮想人呢?人还在楼下呢。
”杨帆开玩笑地说。
“凡哥,你别开我玩笑了,人家可是大明星。
”
“大明星怎么了?怕什么!”
孙祺无奈地摇头,没接话,起身给他倒了杯水。
杨帆喝了大半杯,正色道:“不开玩笑了,说正事。
”
他坐直身子,拍了拍脸让自己清醒,接着说:“这部剧的主题曲已经定下来了,但我帮你跟张制片争取到了片尾曲的机会。
十万块,哥哥只能帮到这儿了,剩下的看你自己了。
”
孙祺没想到张继忠在酒席上的一句玩笑话,竟被杨帆当真了。
虽然他并没有主动争取这首主题曲,但杨帆的好意让他难以拒绝。
“真是多谢凡哥了。
”
杨帆摆了摆手:“客气什么,咱们兄弟之间不说这些。
我是真心看好你,能帮就帮一把。
将来你红了,别忘了我这个哥哥就行。
”
谈完主题曲的事,两人便各自休息了。
第二天,杨帆开车送孙祺去了冬阳,然后转道杭城回京城。
到家已是晚上。
两个月没见儿子,张晴十分想念,特意提前下班做了一桌好菜。
孙祺吃得满嘴油光。
饭后,一家三口坐在客厅聊起剧组的事情。
张晴对儿子扮演的角色很感兴趣,恨不得立刻在电视上看到他的表演。
看来《神雕侠侣》还没播出,就已经有了一个忠实观众。
在家睡了一觉,孙祺早上来到百花深处胡同,敲响了小院的门。
昨天在火车上,孙祺已经和王敬天约好今天来录歌。
关于《神雕》的片尾曲,他在火车上已经想好了。
“老弟回来啦。
”王敬天开门迎上来。
两个月没见,眼前的人变化不小——气色好了,黑眼圈没了,发型整齐,再不是以前那个鸡窝头。
“啧啧,王哥这形象变化挺大,那股摇滚范儿都没了。
喜欢娱乐:截胡少女杨蜜,她要到底请大家收藏:()娱乐:截胡少女杨蜜,她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