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未来科技,石墨烯电池(1/3)
凡辰资本的会议室里,一份蓝色封面的报告被传阅得发烫。
封面上“苍穹科技实验室——石墨烯电池技术研发报告V1.0”几个烫金大字,在灯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像一块刚从实验室里取出的超导材料,自带颠覆行业的气场。
林凡指尖压着报告最后一页的测试数据,目光落在“能量密度1200Wh/kg”“充电15分钟达90%容量”“循环寿命次”这几行字上,嘴角勾起一抹淡笑。
这些数字不是纸上谈兵——昨天他刚带着陈默、张磊去了位于江城郊区的苍穹实验室,亲眼看到了那块巴掌大的石墨烯电池原型:用它给一辆新能源汽车供电,续航直接突破1200公里,比目前市场上最好的电池多了近一倍;充电时,充电桩的电流稳定在300A,屏幕上的电量百分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飙升,15分钟后,仪表盘显示“已充满”,电池外壳甚至没有明显发热。
“林总,这数据也太夸张了吧?”陈默捏着报告的手指微微发颤,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兴奋,“目前行业主流的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最高才400Wh/kg,充电还得一个多小时,这石墨烯电池一出来,直接把行业标准拉高了三倍!要是量产,新能源汽车行业都得重新洗牌!”
张磊也凑过来,指着报告里的“材料成本分析”页面,眼神发亮:“更厉害的是成本!用植物基碳材料替代传统石墨,成本直接降低20%,还能和我们绿创的环保材料产业链联动——我们生产的可降解塑料可以做电池外壳,植物基碳材料的原料也能从我们的环保生产线里提取,相当于一条产业链下来,成本还能再降5%!”
老陈站在一旁,补充道:“实验室的王主任说,目前量产的核心难题已经解决,剩下的就是生产线调试——他们有现成的中试生产线,只要投入资金,三个月内就能实现小批量量产,六个月后就能满负荷生产,年产量能达到1GWh,足够供应10万辆新能源汽车。
”
林凡点了点头,将报告推到会议桌中央,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石墨烯电池是我们接下来的核心布局,必须牢牢抓在手里。
现在分两步走:第一步,陈默,你联系星瀚资本,调拨20亿资金,成立‘凡辰新能源技术公司’,专门负责石墨烯电池的量产和商业化,我要占90%的股份,剩下的10%留给苍穹实验室的研发团队,激励他们继续优化技术;第二步,张磊,你负责和绿创的生产线对接,下周就开始改造设备,确保植物基碳材料和电池外壳的供应能跟上,同时派人去苍穹实验室学习电池生产工艺,培养我们自己的技术团队。
”
“是!”两人齐声应道,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飞快记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这不仅是一个项目,更是一个能改变行业格局的机遇,谁都不想落后。
会议结束后,林凡没有回办公室,而是带着阿力驱车再次前往苍穹实验室。
实验室位于一片绿树环绕的园区里,外墙是低调的灰色水泥,门口没有任何标识,只有两个穿着黑色西装的安保人员守着,看起来像个普通的工业园,实则内里藏着颠覆行业的尖端技术——这是盘古集团在江城的秘密研发基地之一,之前连林氏集团的人都不知道这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