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类早期文明之间存在某种失落的知识联系,这个项目或许能提供新的视角。
”
“现代科学太局限于范式了,需要这样跳出框框的探索!”
“支持你们!希望有一天能听到你们从那些古老地方带回来的‘声音’!”
支持金额开始稳步上升,从几百美元,到几千美元。
项目上线二十四小时后,支持总额突破了一万美元。
虽然距离五十万的目标依旧遥远,但至少证明了这个方向是可行的,他们的“包装”和“故事”能够打动一部分人。
王大锤兴奋地几乎要跳起来,摩拳擦掌地计划着拿到钱后首先要升级哪些设备。
南曦也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多日未见的轻松笑容。
连一向沉稳的顾渊,嘴角也泛起了一丝若有若无的欣慰弧度。
然而,就在他们为初步的成功感到鼓舞时,网络的另一面,那幽暗的、充满戾气的角落,也开始注意到了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带着“神秘”色彩的项目。
第一批质疑和攻击,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悄然抵达。
一些匿名的评论开始出现在项目页面和相关的讨论区:
“又一个打着科学幌子的伪科学骗局吧?‘聆听星石低语’?笑死人了,下一步是不是要卖能量金字塔了?”
“五十万美元?就为了去几个旅游景点‘听声音’?这钱也太好骗了。
”
“查了一下,那个出镜的‘学者’顾渊,好像是被大学开除的?研究方向是神话物理学?这是什么鬼?民科吧!”
“那个女研究员南曦,阿里天文台的?放着正经天文不搞,搞这种神神叨叨的东西,怕不是想出名想疯了?”
“还有那个工程师,一看就是个混地下作坊的,能有什么靠谱技术?”
这些评论尖酸刻薄,往往还夹杂着人身攻击和恶意揣测。
他们并不关心项目具体内容,只是本能地排斥一切超出他们理解范畴、或者看起来“不严肃”的事物。
紧接着,更恶劣的网络暴力开始了。
有人开始人肉搜索他们的信息,南曦所在天文台的官方邮箱甚至收到了一些质疑她职业操守的匿名邮件。
顾渊那篇八年前的边缘论文被翻出来,作为他“不学无术”的证据大肆嘲讽。
王大锤工坊的大致位置也被某些人推测出来,网上出现了呼吁去“实地看看这帮骗子在搞什么鬼”的煽动性言论。
支持者的鼓励和恶意攻击者的诋毁,如同冰与火,同时在项目的评论区交织、碰撞。
工坊内刚刚升起的乐观情绪,迅速被一种混合着愤怒、委屈和担忧的阴云所笼罩。
“这帮混蛋!他们懂个屁!”王大锤气得脸色通红,恨不得顺着网线爬过去跟人对骂。
南曦看着那些针对她个人和单位的攻击性言论,感到一阵无力感和愤怒。
她只是想探索真相,为何要承受如此无端的恶意?
顾渊则显得相对平静,但眼神也更加冰冷。
“这就是将自身暴露于公众视野的代价。
”他沉声道,“赞美与诋毁往往相伴而生。
我们需要做的,是保持专注,忽略噪音,用最终的结果说话。
同时,加强我们自身的信息安全防护。
”
众筹的尝试,如同一把双刃剑。
它为他们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和最初的支持,但也将他们拖入了网络舆论的漩涡。
他们不仅要在实验室里与未知的物理现象搏斗,还要在虚拟世界中,面对来自同类的误解、嫉妒和恶意。
探索之路,从来都不会平坦。
资金的困境或许有了解决的契机,但人心的复杂与世界的喧嚣,却成了他们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三角团队在紧闭的工坊大门之后,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外部世界的、冰冷而混乱的“回响”。
喜欢神话物理局请大家收藏:()神话物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