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分歧与统一(1/3)
“云巅”茶室的雅致隔绝不了现实世界的沉重。
回到王大锤那充满金属与机油气息的工坊,赵先生那彬彬有礼的笑容和意味深长的话语,如同附骨之疽,在三人心中持续发酵。
那份装着“非公开资料”的文件袋被随意地放在中央工作台上,像一枚已然启动的定时炸弹,沉默地挑战着团队的信任与底线。
紧张筹备的节奏第一次出现了不和谐的杂音。
分歧,在压力之下,悄然滋生。
王大锤是受影响最直接的一个。
与赵先生的短暂接触,以及那份沉甸甸的、确实包含了一些珍贵信息的资料,让他内心那杆原本倾向于独立的天平,开始微妙地晃动。
傍晚时分,他一边调试着一台新到的便携式磁场梯度仪,一边忍不住嘟囔:
“我说……咱们是不是有点太……太较真了?”他停下手中的螺丝刀,看向正在核对物资清单的南曦和审阅昆仑山地质图的顾渊,“那姓赵的,虽然神神秘秘的,但人家确实真金白银砸钱了,还给了这些干货。
”他指了指工作台上的文件袋,“五十万美金啊!说捐就捐,眼睛都不带眨的。
这气魄,比那些抠抠搜搜的科研基金会强多了!”
他拿起文件袋,抽出一张标注着巴比伦遗址区域地下水位历史波动与特定声波传播模式关联的图表:“你们看这图,这数据精度,靠咱们自己,猴年马月能搞到?有了这些,咱们去伊拉克,就能少走多少弯路,直奔最有可能出结果的地方!”
他越说越觉得有理,语气也激动起来:“我知道老顾你担心被控制。
可人家也说了,不干涉咱们研究,就是支持!咱们拿着他们的钱和资料,干咱们自己的事,出了成果是咱们的,他们顶多就是个早期投资人,到时候分他们点名声不就完了?这叫互利共赢!总比咱们自己吭哧吭哧众筹,还得挨网友骂强吧?”
南曦停下了手中的笔,抬起头,眉头微蹙。
王大锤的话代表了一种非常现实的、功利主义的考量。
她无法完全否认其中的逻辑。
资金的充裕和信息的优势,对科研工作的诱惑是巨大的。
而且,从表面上看,“熵减基金会”至今为止的所有行为,都可以被解释为“慷慨的支持者”。
但内心深处,那种源自女性直觉和科学家良知的不安感,却越来越强烈。
她放下清单,走到工作台前,拿起文件袋,却没有打开,只是轻轻摩挲着光洁的纸面。
“大锤,我理解你的想法。
”南曦的声音很轻,但很清晰,“资源的诱惑,确实难以抗拒。
但是,你想过没有,为什么是他们?为什么偏偏是我们?赵先生的知识渊博得可怕,他对我们研究领域的理解,绝不仅仅是一个‘支持者’该有的程度。
他提到‘本质’时的那种语气……我感觉,他们不是在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