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惊澜初平(2/3)
下去。
陪同观看的史可法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他担忧地望向孙传庭,生怕这位性情刚烈的督师受不住这般羞辱,当场发作。
可孙传庭只是面无表情地看着,深陷的眼窝中,锐利目光扫过那几个窃窃私语的老兵,似要将他们样貌刻进心里,随即便移开视线,仿佛什么都没听见。
可站在孙传庭身侧的朱慈烺,却看得真切——他垂在身侧、隐于袖中的那只手,已紧紧握成了拳,指节因用力而泛出青白色。
当晚,朱慈烺在文华殿召见了王公公和韩赞周。
烛光下,他的脸色平静,眼神却冷冽如冰。
“京营那几个嚼舌根的老兵,查清楚背后是谁了吗?”
“回殿下,已初步查明,与诚意伯刘孔昭、忻城伯赵之龙府上有些关联。
”王公公低声道。
“都察院那边,这几日跳得最凶的御史李沾、乔可聘,与户部右侍郎……乃至北京几位旧阁老的门生,往来格外密切。
”韩赞周补充道,声音尖细却清晰。
朱慈烺微微颔首,这些信息与他先前的判断基本吻合。
阻力主要来自两处:一是南京本地盘根错节的勋贵与部分官僚,他们怕改革触动自身利益;二是些与北京朝廷往来密切、思维僵化的“清流”,他们本能排斥任何打破旧有格局的人和事。
“看来,有些人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朱慈烺轻轻敲了敲桌面,语气平淡,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既然他们想让本王‘明察’,那本王就明察给他们看!”
他并未立刻对勋贵和言官动手,那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他选择了另一个突破口——户部。
次日,朱慈烺突然下令,由东宫属官及部分他信得过的户部低级官员组成核查小组,会同内官监,彻查南京户部太仓库近年来——尤其是近半年的收支账目,以及各地解送南京粮饷的实际情况。
理由是“统筹东南财赋,以应军国急需”,十分冠冕堂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道命令,恰似捅了马蜂窝。
户部上下顿时一片鸡飞狗跳,那位此前屡次以“没钱”搪塞朱慈烺的右侍郎,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核查才刚开始两天,初步结果还没出来,都察院那位跳得最凶的御史李沾,就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般,递上了一份措辞极激烈的奏疏。
他不仅再度弹劾孙传庭,更直指太子“任用私人、查核户部,意在揽权,扰乱朝廷正常度支”,甚至隐晦攻击朱慈烺“有违人子之道”,暗指其在君父困守北京时,于南京“擅兴大狱”。
这份奏疏,几乎是指着鼻子骂街了。
朝野为之哗然。
这一次,朱慈烺没有再留中不发。
次日例行朝会上,当有官员循例问及户部核查之事时,朱慈烺直接令王公公,当众宣读了核查小组初步发现的几项“问题”:包括部分漕粮折银数额巨大且去向存疑,某些军饷拨付延迟却无合理解释,还有几笔用于器械修缮的款项支出凭证混乱等。
虽未直接指证任何人贪污,但这些问题点,已足够引人遐想。
朝堂之上,方才还在为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