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龙江试锋(2/3)
?新造的火器、甲胄,在实战里究竟有几分真战力!”
他猛地转身,目光锐利如刀:“欲定方略,先需试锋!”
“试锋?”众臣不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错!”朱慈烺语气陡然变得决然,手掌重重拍在舆图边缘,震得纸张微响,“传朕旨意!三日后,于龙江关外校场,举行全军大阅!”
他目光扫过殿内,字字铿锵:“一要检阅武英营新军的列阵与操练,二要试射格物院新造的火炮,务必尽显我军战力!令留都所有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勋贵宗室,悉数到场观礼!”
稍作停顿,他补充道:“同时,以监国名义,急召江北四镇总兵官,各遣心腹将官前来观摩——朕要让他们亲眼看看,大明如今,尚有一战之力!”
他要借此阅兵,达成三个目的:一,向内部展示力量,震慑宵小,凝聚人心;二,向外部,尤其是摇摆不定的江北军阀,展示南京的潜力与决心;三,实战检验新军与新装备的成色,为后续决策提供依据。
此令一出,朝野震动。
有人期待,有人怀疑,更有人暗中冷笑,准备看这位年轻监国和他的“奇技淫巧”如何出丑。
命令一经下达,整个南京城的运转轴心瞬间转向“龙江阅兵”。
孙传庭将铺盖搬入西苑大营,昼夜守在操练场,嗓音因连日训话变得沙哑,仍亲手纠正武英营兵士的持枪姿势、调整阵型间距,务必让每一处队列移动都精准如尺量;宋应星则带着格物院工匠围着几门新炮打转,从炮身铸痕到火药配比,逐一拆解检查,连炮架的木纹走向都反复确认,夜间还提着油灯调试准星,誓要让这代表最高工艺的野战火炮,在阅武时万无一失。
三日后,龙江关外的巨大校场上,劲风卷着旌旗猎猎作响,武英营兵士的亮银甲胄在日光下泛着冷光,一眼望去整整齐齐,气势逼人。
留都的文武官员、勋贵宗室按品级分列两侧席位,有人捻须沉思,有人神色紧张,还有人频频望向入口,神色各异;江北四镇的使者更是显眼——高杰、黄得功派来的副将端坐椅上,目光锐利地扫视全场,而刘泽清、刘良佐的幕僚却缩在角落,眼神躲闪,两派态度对比鲜明。
场边围栏外,挤着不少闻讯而来的土绅百姓,他们踮着脚、伸着脖子,连呼吸都带着期待,盼着能亲眼见一见朝廷的新军气象。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好奇、审视与紧张的气氛。
辰时三刻,晨光刺破云层,洒在龙江关校场。
朱慈烺身着银白镶红的礼仪戎服,肩覆织金云纹肩甲,腰悬七星剑,虽无实战甲胄的厚重,却自有一股少年英主的锐气。
他在孙传庭(甲胄鲜明,手按刀柄)、史可法(绯色官袍,面容肃然)等人的簇拥下,稳步登上三丈高的观礼高台。
目光扫过台下整齐的阵列与屏息的人群,他未作冗长训话,只抬手沉声道:“阅兵,开始。
”话音落时,高台两侧的铜锣骤然敲响,震得场边旌旗猎猎作响。
首先入场的是武英营步兵方阵。
伴随着“一二、一二”的洪亮口号,三个哨近千名士卒迈着步伐——虽未到分毫不差的地步,却已踏出规整章法——从校场东侧列队而来。
他们身着统一的深靛色战袄,领口、袖口镶着醒目的白边,范阳帽的红缨随步伐轻轻晃动;手中燧发枪斜挎肩头,乌黑的枪管与雪亮的枪刺在日光下交相辉映,待行至校场中央立定,千余支枪刺齐齐上扬,瞬间化作一片寒光凛冽的“枪林”,让观礼席上不少人下意识坐直了身子。
“这队列……倒是齐整。
”有懂行的武官低声评价。
“花架子罢了,真打起来,还得看临阵搏杀。
”有人不以为然。
紧接着,是火器射击演练。
士卒们在校场一端列队,面对远处的木靶,依次进行轮番齐射。
“预备——放!”
军官令旗挥下。
“砰砰砰——!”
“举枪!”随着步兵哨官的高声令下,千余支燧发枪齐刷刷举至胸前,枪口斜指前方靶场。
观礼席上,刘泽清派来的幕僚正捻着胡须低语,高杰的副将却已前倾身体,目光紧盯着那片乌黑的枪口。
“射击!”口令落下的瞬间,校场中央骤然腾起一团浓密白烟,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那是近千支火枪同时击发的声势,连观礼高台的木板都微微震颤。
待硝烟缓缓散去,远处五十步外的木靶清晰显露:原本光洁的木板上,密密麻麻布满了孔洞,竟是大半子弹都命中了靶身!
这一幕让台下瞬间安静,随即响起低低的抽气声,方才低语的幕僚僵住了手,黄得功的副将更是猛地攥紧了腰间佩刀。
观礼台上,低低的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