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度支郎妙算安天下,傻郡主听账眼发花(2/3)
。
她刚在隔间的绣墩上坐定,就听见正殿传来户部尚书凝重的声音,正在陈述军饷吃紧之事。
“陛下,”户部尚书出列,面色凝重,手持玉笏,“去岁至今,各地灵玉矿脉产出确有波动,加之今岁边关多事,军饷开支浩大,国库……国库确有吃紧之象。
然军国大事,岂容耽搁?故臣奏请,彻查军饷账目,厘清流向,方可开源节流,妥为应对。
”
皇帝端坐龙椅,面色不豫,点了点头:“准奏。
此事,便由度支司协同办理。
”
话音刚落,一名身着洗得发白的青衫年轻官员应声出列,身姿挺拔如竹,眉宇间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倦怠与疏离,正是度支郎沈砚青。
“臣,度支司度支郎沈砚青,领旨。
”
他的声音清朗平稳,不高昂,却清晰地传入殿内每个人耳中。
紧接着,他便开始了。
语速极快,如同疾风骤雨,却又条理分明,逻辑缜密。
一连串令人头晕目眩的数字、年份、项目名称、各地粮价对比、灵玉兑换波动折线、运输损耗率、人员饷银构成……如同冰冷的潮水般汹涌而出,瞬间淹没了整个宣政殿。
“……故,去岁北境三镇军饷,账面亏空约计十五万七千四百余金铢,然若计入灵玉溢价及运输折损,实际缺口应在十一万金铢上下。
其中,雁门关驻军三月饷银延迟发放,疑与……”
萧沐云原本正偷偷打量着御座旁仙鹤香炉里袅袅升起的青烟,试图分辨里面掺了什么香料,冷不防被这铺天盖地的数字轰炸砸了个正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下意识地坐直了些,努力想听懂些什么,毕竟这事好像跟赵屹有关。
然而,那些数字就像活过来的蝌蚪,在她眼前游来游去,组合成各种她完全无法理解的图案。
什么“折损率”、“溢价”、“账面亏空”……每一个字她都好像认识,连在一起就变成了天书。
她努力瞪大眼睛,试图跟上沈砚青的语速,结果没一会儿就感觉眼皮发沉,脑袋开始一点一点,像小鸡啄米。
好几次差点从绣墩上滑下去,全靠手肘勉强支撑着。
殿内不少年纪较大的臣子也开始偷偷揉太阳穴,或者借着袖子的掩饰悄悄打哈欠。
唯有少数几位掌管财政的重臣听得全神贯注,不时微微点头。
沈砚青完全不受影响,依旧口若悬河,手指甚至在虚空中快速点划,仿佛那里有一张无形的算盘。
“……综上,若要填补此缺,短期内或可调用东南漕运结余,或削减宗室部分用度,然皆非长久之计。
关键在于厘清灵玉供应渠道,压缩中间盘剥,并重新核定边军员额饷标准……”
萧沐云听得眼花耳鸣,胃里那点早上吃的清粥都快被这数字风暴搅和得翻腾起来。
她痛苦地皱着小脸,下意识地伸出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画着圈圈,试图模仿沈砚青那飞快计算的节奏,结果画出来的全是乱七八糟的线条。
就在她快要被这“数字紧箍咒”念得晕过去时,仙灵那点微末的感知力却捕捉到了几丝异常——在沈砚青所述的那庞大繁杂的数据流中,有几处地方的气运显得格外凝滞、晦暗,仿佛被什么东西刻意掩盖、扭曲了。
它们指向的方向……似乎与七皇子那边的人隐隐有关。
可她完全听不懂那些数据具体代表什么!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故,臣初步判断,军饷亏空确有其事,然根源复杂,非一日之寒,亦非一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