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三方(1/3)
传完了诏书,接受了印绶,袁熙让韩珩送孔融等人去驿馆,顺便再打听一下孔融的具体来意。
这种事,只适合私下谈,不能摆在明面上。
田畴已经恢复了镇静,上前向袁熙祝贺。
袁熙苦笑道:“是福是祸,眼下还不好说,但幽州的水越来越浑,却是肉眼可见。
治中,你可要助我一臂之力,护幽州太平。
”
“敢不从命。
”田畴领命,随即又道:“方才那位壮士,看起来眼生,是使君刚招募的吗?”
袁熙想了想,才明白田畴说的是许褚,连忙解释了一下。
田畴恍然,又道:“使君能否安排他随我去一趟渔阳?”
“为何?”
“鲜于辅曾去官渡见过曹孟德,想来也认识这位许君。
若能亲眼看到许君,自然知天命所在。
”
袁熙也没多想,点头答应,随即将许禇叫来。
一问,许褚还真见过鲜于辅。
袁熙随即安排许褚带两个虎士,随田畴去渔阳,劝鲜于辅来降。
许禇答应了,叫过一个叫郭烈的虎士,让他接替自己,负责袁熙的安全。
郭烈看起来和许褚差不多,身材雄壮高大,只是没许禇那么夸张。
——
孔融邀韩珩同车,问起了韩珩的籍贯。
得知韩珩是代郡人,孔融随即说起了范升,问韩珩知不知道。
韩珩受宠若惊,表示范升是郡中先贤,自己听说过,但没有福分亲受其炙,更不了解他的学问。
孔融滔滔不绝,说起了范升的学问,勉励韩珩学习范升,做个真正的读书人,修身养性,即使是在乱世也不忘忠义。
韩珩听出了孔融的意思,却不好拒绝。
在孔融这个圣人后裔,天下名士面前,他没什么反驳的勇气。
谈学问,他会被孔融批得体无完肤。
论世事,他也说不出口。
虽然他为袁熙效劳,却不代表他希望袁氏代汉。
有汉四百年,尽管这些年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磨难,依然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
哪怕只能延续几年天命,也是好的。
到了驿馆,韩珩安顿好了孔融等人,本想告辞,却被孔融留住。
“曹孟德有诸般不是,至少有一点是好的,他尊奉天子,事事禀报,也因此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建安以来,他能东征西讨,平定兖豫青徐,除了他本人善战之外,也和天子分不开。
”
韩珩知道孔融想什么,却无法拒绝,只好唯唯诺诺,希望能敷衍了事。
“袁显雍这次有大功,但功不至于封万户侯,又拜镇北将军,领冀州牧。
这是天子对他有所期待,希望他不要辜负了天子。
”
韩珩咽了口唾沫,轻声说道:“少府有所不知,袁使君虽是袁氏子弟,却为人豁达,无争天下之心。
天命在刘,他就是汉臣。
天命在袁,他就是新朝皇族。
天子的重任,恐怕不是他能承受的。
忠孝忠孝,虽说忠在前,却也不能强人所难,逼人不孝不是。
”
孔融叹了一口气。
“天子岂能逼他行不孝之事,只是希望袁氏不要那么急而已。
古来革命,都是历代累恩,哪有一朝而定的事。
若天命在袁,袁本初为周文王,不是也可以么?何必学王莽,以半百之身,逆天而行,留下千古骂名?”
韩珩心中一动,略出一瞬间的犹豫。
孔融看得真切,随即又道:“且曹孟德虽败,天下犹有思汉之人,这四百年的恩德,岂是袁本初几年就可以推翻的?他已经五十有六,活不了几年,与其勉强行之,不如积累恩德,由子孙完成禅代。
如此,他既有血食可以享用,又不失汉臣之节,岂不美哉?”
韩珩再拜。
“少府所言,珩当转达袁使君,三思而行。
”
“有劳。
”孔融长身而起,郑重其事的向韩珩行了一个大礼。
——
韩珩返回刺史府,不,现在应该叫镇北将军府,兼州牧府了,第一时间向袁熙汇报。
袁熙听完,若有所思。
“孔文举的意思是说,天子愿意禅让,只是要等几年?”
“是,他希望大将军做周文王,使君做周武王。
”韩珩轻声说道。
袁熙瞅了韩珩一眼,暗自发笑。
韩珩人品很好,能力也有,但权谋略微差了一点,被孔融忽悠了。
孔融说周文王,韩珩立刻想到了他可以做周武王,毕竟都是次子,有相似之处。
但这种类比,本来就没什么意义。
天子是纣王吗?我长兄袁谭是伯邑考吗?
都什么跟什么嘛。
“这老贼,自己想死也就算了,还想拉我下水,着实可恶。
”袁熙作势骂了两句。
“别理他,晾他几天,看他走不走。
”
韩珩有些不甘。
“使君真的不斟酌一下吗?”
袁熙起身,决定终止这次讨论,不给韩珩过多的期待。
“眼下最重要的事是招降鲜于辅,然后平定辽东。
我既然是镇北将军,幽州牧,就要保一方平安。
至于其他的,不是我现在应该考虑的事。
”
韩珩会意,起身告辞。
看着韩珩的背影,袁熙自我检讨。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