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3/3)
不错,言行举止敞亮大方,说着一口普通话,难免误会,以为她们是城里来的姑娘,来体验生活的。
徐愿生抿嘴笑道:“阿旺嫂,我们从小就在乡下长大,这些不算什么。
”
“真的呀?实在看不出来,你们长得可真俊,这精神面貌也好。
”
“多亏我姐养我们,将我们带到部队。
”
“那你姐确实挺好的,就像那句话说的,长姐如母。
”
“可不是……”
徐愿生已经和阿旺婶聊起来,其他人到外头坐着聊天,一边等吃饭。
饭菜做好后,他们端到堂屋里,坐下来一起吃。
“阿旺叔呢?咋不见他?”程圆圆问道。
阿旺婶将煮好的饭端出来,一边说:“他今天一早就出门,不用管他,我已经给他留饭。
”
饭是加了红薯一起焖的米饭,带着红薯特有的甜味儿。
红薯饭在乡下很寻常,不过因为红薯放得比较少,只是添些底味,吃起来口感很好,再配上酸香四溢、嫩滑美味的酸菜鱼,让人饭都能多吃两碗。
就连顾团团吃得头也不抬。
徐愿生担心她被鱼刺卡喉咙,给她夹鱼时,会特地挑出里头的刺。
阿旺婶看她细心照顾孩子的模样,不禁问道:“愿生还没有对象吧?要不要我给你介绍个对像?咱们农场里有不少优秀的男青年,挺适合你的。
”
不过一顿饭的功夫,两人就熟络起来。
程圆圆差点喷饭,赶紧道:“阿旺婶,愿生今年才十九岁,比我还小,不急着找对象的。
”
“十九不小啦。
”阿旺婶是老思想,看到优秀未婚的年轻人,就想给他们做媒,“想当年,我十七岁就说亲,十八岁嫁人,十九岁生娃……”
在场的年轻人互相看了看,发现这里除了顾溪,居然都是单身没对象的。
一群没对象的年轻人凑到一起,可不就让老一辈的动起心思,总想给他们介绍对象,一双双、一对对的看着才舒心。
吃完饭后,帮忙洗好碗,年轻人们赶紧跑了,省得真被阿旺婶热情地拉着要介绍对象。
程圆圆给阿旺嫂留了些带过来的糖果饼干,以及做饭的钱。
这顿饭吃得很撑,一群人在农场散步,然后去摘柿子。
农场里有很多柿子树,正是柿子成熟的季节,枝头上硕果累累,看得很是喜人。
甘栋梁特地去和农场的场长说了一声,然后拿梯子、竹竿等过来摘柿子。
“好高呀。
”顾团团仰着脸看柿子树,“怀生姑姑,咱们要怎么摘?”
徐怀生说:“可以爬上树摘,也可以用竹竿。
”
“姑姑会爬树吗?”
“会,不过这种柿子树不好爬,它的杆儿太细了,可能会摔。
”
“好吧……”
摘柿子这种事,是越摘越兴奋的,手都停不下来。
除了爬到树上摘外,也用竹竿敲下来不少,等将它们装到袋子,发现都装满一大袋。
眼看着程圆圆还要继续敲柿子,顾溪忙道:“圆圆,够啦,再多我们带不回去。
”
程圆圆看了一眼,觉得也不算多啊,“都没够一个蛇皮袋呢,给你们装两蛇皮袋回去,还没熟的可以放米糠里捂一捂,过十天半个月又能吃了。
”她一边敲柿子,一边说,“农场的柿子多,每到秋天,大家都吃不赢,送到附近的城镇也卖不了多少,路不好走,还耗油钱,最后很多都让它在树上烂掉了,或者让鸟雀吃掉,挺可惜的。
”
顾溪道:“可以熬成柿子酱,拿到市面上去卖。
”
“柿子酱?咋做的?”
顾溪将当阿飘时在网络看到的怎么熬柿子酱的方法告诉她。
旁边的甘栋梁听后,发现做柿子酱没什么技术可言,挺简单的,只是有些麻烦罢了,做成柿子酱不失为农场创收的一个好办法。
不过这事得先和场长商量,拿出个章程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