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人心才是关键(3/3)
任了队率,但说话管用的还是他何林。
用何方的话说,冥冥之中,丢掉正式权威的何林,正试图建立为非正式权威。
毕竟很多理论,那是对现实经验的总结。
但何林没有想到的是,何方如此年轻,一怒之下,说出要比试。
比试?
哈哈哈,其他的不说,说到比试,他何林绝对的第一。
当年面对蛾贼,一群人抖抖霍霍好似鹌鹑,若不是他何林一马当先,里中早被携裹屠戮。
若是用真的刀剑,他甚至敢一人对上何方这一什人马。
不过现在用的是木制的演练兵器,他自然还是慎重一些。
于是亲自挑选了相好的数名壮汉。
此刻,双方各十人,在众人的围观下,开始列阵。
人一多就热闹。
何林那什的壮汉们正拍着大腿起哄,手里的木刀往地上顿得咚咚响。
“瞅何方那什的破阵!”一个豁嘴汉子指着场中,“何东扛着打谷的大橹就来了,这是要给咱表演舂米?”
“还有何春那俩夯货!”旁边的人笑得直不起腰,“拿着钉耙当大戟,怕不是打完仗要直接去刨地?”
听着这些声音,何林嘴角一勾,浮现出一丝冷笑。
另一边,看着何林率领的壮汉,何方这边的人明显心气不足。
何东都开始打起了摆子:“什长,这怎么打的过?”
注:东汉选官以「辟举制」为主,被举荐者(门生故吏)与主君形成终身依附关系。
《后汉书》:公孙瓒举上计吏。
太守刘君坐事槛车征,官法不听吏下亲近,瓒乃改容服,诈称侍卒,身执徒养,御车到洛阳。
太守当徙日南,瓒具豚酒于北芒上,祭辞先人,酹觞祝曰:“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
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
”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
《后汉书?袁绍传》载袁氏「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这些人需为举主服丧三年(如李固门生王调「自戴刑具上书讼冤」),甚至在举主死后继续侍奉其家族。
这种义务远超普通官僚关系,与奴仆对主人的忠诚具有逻辑一致性。
汉律规定「故吏杀伤旧主,罪加一等」,这种法律歧视与对待奴婢的「奴婢杀伤主人,处极刑」形成制度呼应。
臧洪父亲是护匈奴中郎将臧旻,以父功拜童子郎,知名太学,妥妥的士族。
其《答陈琳书》中明确称呼袁绍为主人,自称为仆。
此时,距离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太过久远,二元君主观盛行。
在天子和万民之间的君臣关系之外,这种府主、郡守等和其各自属吏之间的君臣关系,也是常态。
......当然也不绝对如此。
改换门庭的自然也有,如董卓、吕布等等很多。
只是在正常情况下,那些忠心的人或者事,会更受到当时环境的推崇。
喜欢汉末职场,小兵迎娶何太后请大家收藏:()汉末职场,小兵迎娶何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