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市集购牛 归途扬眉(2/3)
镇门,人流越发密集起来。
挑着担子的农夫、推着独轮车的小贩、提着篮子的妇人、还有像他们一样步行进镇的百姓,熙熙攘攘,各种方言俚语、讨价还价声、叫卖声混杂在一起,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市井喧嚣。
陈彦的眼睛简直不够用了。
他好奇地看着道路两旁琳琅满目的店铺:飘着香气的包子铺、挂着各式铁器的铁匠铺、摆满五颜六色布匹的布庄、还有卖各式杂货、山货、竹编的摊子……一切都让他感到无比新鲜。
他的小脑袋瓜里不断对比着前世的记忆和眼前的现实,感受着这个时代特有的繁华与活力。
进了镇子,陈满仓父子却无心流连。
他们的目标明确——买牛。
然而,镇子那么大,牛马市在哪里?两人站在街口,又有些茫然了。
陈满仓拦住一个看起来面善的老丈,客气地拱手问道:“老哥,叨扰了,请问这镇上的牛马行在何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老丈打量了他们一眼,尤其是看到陈延峰手里牵着的孩子和两人虽然干净却打补丁的衣着,便知是附近来的农户,于是热情地指路:“哦,买牛啊?往前直走,过两个路口,看到一棵大槐树往右拐,再走一段,闻到味儿就到了!那边牲口多,你们好好挑挑!”
谢过老丈,三人按着指点走去。
果然,还没看到市场,就先闻到一股熟悉的牲口粪便和草料混合的气味,还夹杂着牛马特有的体味。
耳边也传来了此起彼伏的牛哞马嘶声。
拐过弯,眼前豁然开朗。
一片宽阔的空地上,用简易的木栅栏围着许多牛、马、驴、骡子。
有的悠闲地嚼着草料,有的不安地踱步,还有的正在被主顾掰开牙口查看年纪。
卖牲口的贩子们则三五成群地站着,大声交谈着,或是热情地招揽着顾客。
这里的气氛显然比外面的商铺区更加粗犷和热闹。
陈满仓父子到底是庄稼人,一进入这里,看到那些皮毛油光水滑、骨骼粗壮的牲口,眼神立刻就不一样了,之前的紧张被一种内行的审视和期待所取代。
他们在一个个摊位前慢慢走过,仔细打量着每一头待售的牛。
看牙口判断年龄,摸脊背和四肢感受骨骼和肌肉,看皮毛色泽判断健康状况,还要观察牛的眼神是否温顺有神。
最终,他们在一个看起来比较实在的老农模样的卖家摊位前停了下来。
他这里拴着几头牛,其中一头约莫三岁口的母黄牛吸引了他们的注意。
这母牛体型匀称,四肢粗壮,毛色棕黄顺滑,眼神温顺,正慢悠悠地反刍着。
更让人心动的是,它身边还跟着一头看起来刚断奶不久、活泼好动的小牛犊!
“老哥,这母子俩怎么卖?”陈满仓上前,开门见山地问道,目光却紧紧盯着那头母牛。
那老农见来了主顾,连忙笑道:“老哥好眼力!这可是咱家最好的母牛,正当壮年,力大温顺,奶水也足,你看这崽子养得多好!带着崽子一起卖,便宜不了,最少这个数——”他伸出两根手指,又张开手掌,“二十贯!”
“二十贯?!”陈延峰倒吸一口凉气,这价格远超他们的预算。
陈满仓眉头也紧紧皱了起来。
“老哥,你这价喊得也太没诚意了。
”陈满仓摇摇头,开始讨价还价,“这母牛是不错,但三岁口,还得调教,这崽子更是光吃料不下力,还得费心养。
十五贯,顶天了!”
“哎哟喂!老哥您可真会砍价!”老农叫起屈来,“十五贯连这母牛都买不着!您去打听打听,现在一头好母牛什么价?十八贯!最少十八贯!这崽子算送您的!”
“十六贯!多一文都没有了!我们庄户人家,赚点钱不容易!”陈满仓寸步不让,语气坚决。
“十七贯五!真不能再少了!我这已经是亏本卖了!”
“就十六贯!不行我们就再看看!”陈满仓作势欲走。
两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价格在一文一文地艰难拉锯。
陈延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