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高峰论坛(2/3)
协议的折痕,目光却透过镜片缝隙锁定“秃鹫”的腰间——灰色制服在肋下位置鼓出一块,轮廓呈不规则的菱形,与C4塑胶炸弹的外形完美吻合,而且他左手一直按在那里,拇指指甲正无意识摩挲着布料,那是随时要按引爆器的习惯动作。
“赵刚,带两名队员从翻译间后侧的设备通道包抄,注意他右手——爆破手习惯把遥控开关藏在右手袖口。
”陆沉把签好的协议递给对方,脸上扬起职业化的微笑,缓步走向“秃鹫”:“卡尔先生,麻烦借一步说话,1号翻译间的拾音设备有杂音,需要你重新校准一下。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秃鹫”的瞳孔骤然收缩,右手闪电般摸向腰间。
就在他指尖即将触到引爆器的刹那,赵刚带着队员从设备通道冲出,左胳膊如铁钳般锁住他的喉咙,右腿膝盖死死顶住他的膝关节后侧,整套擒拿动作行云流水,仅两秒就将人按在地上。
“别动!”赵刚的声线裹着粗气炸响,冰冷的手铐“咔嗒”一声扣住“秃鹫”的手腕,金属与骨骼的碰撞声格外刺耳。
陆沉快步上前,从战术靴侧面抽出军用匕首,刀刃贴着“秃鹫”的制服轻轻划开——一枚巴掌大的C4塑胶炸弹赫然露出,黑色胶体上嵌着微型液晶显示屏,红色倒计时正跳动着,引线细如发丝,连接着藏在袖口的遥控开关。
“幸好截得及时,这剂量够掀翻半个会谈厅,连防弹玻璃都挡不住。
”赶来的拆弹专家蹲下身,看到炸弹上的线路排布,倒吸一口凉气,“这是‘黑网’的定制款,双重触发装置,定时和遥控同时生效,稍微碰错一根线就炸。
”
临时审讯室设在会议中心的备用机房,嗡嗡作响的服务器成了天然的隔音屏障。
强光从头顶的探照灯射出,直射“秃鹫”的脸,他嘴角磕破了皮,渗着血丝,却依旧梗着脖子,眼神里满是桀骜:“你们抓得住我,抓不住‘老鹰’!开幕式一奏国歌,整个会场都得炸成火海!”陆沉搬来一把金属椅坐在他对面,把一杯温水推到桌沿,杯壁上的水珠滴落在水泥地上,晕开一小片湿痕:“我们查到了,你三个月前从土耳其偷渡入境,在河北徐水的废弃工厂练了两个月伪装——每天穿不同的制服模拟场景,连走路姿势都练了五十种。
给你做假身份的是‘老鬼’,他上周在菜市场买包子时被我们抓了,现在正跟我们交代‘黑网’的资金链。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塑封照片,推到“秃鹫”面前,“这是你在波黑萨拉热窝的妻子和女儿,国际刑警三天前把她们转移到了荷兰的安全屋,房子带个小花园,你女儿的画板都搬过去了。
只要你配合,她们能拿到荷兰永久居留权,再也不用躲‘黑网’的威胁。
”
“秃鹫”的喉结剧烈滚动着,目光死死粘在照片上,原本凶狠的眼神渐渐浑浊,眼角渗出了浑浊的泪水。
他抬手想擦,却被手铐拽得一沉,金属摩擦声在机房里格外清晰。
沉默了足足五分钟,他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老鹰’是这次的头儿,伪装成某国通讯社的摄影记者,记者证编号E-3729,挂在蓝色记者服领口。
我们一共五个人,另外四个分别扮成服务人员和嘉宾助理——两个在茶歇台端盘子,两个在入口做引导员。
每个人都带了微型爆炸物,藏在钢笔笔杆里、打火机外壳里,还有个女的藏在胸针里。
”他顿了顿,喉结又动了动,“引爆信号是开幕式奏《义勇军进行曲》时,‘老鹰’用相机闪光灯连闪三次——只要三次闪光,我们就同时引爆。
”
此时距离开幕式仅剩四十分钟,苏晴的手指在监控屏上翻飞,屏幕上的人脸比对框飞速跳动,最终定格在记者区:“队长,找到了‘老鹰’!记者区第三排左数第五个,穿蓝色记者服,正低头装胶卷——他手里的长焦相机是改装过的,镜头筒里藏着信号发射器!”屏幕特写里,男人的记者证清晰可见,编号正是E-3729。
“另外四个同伙也锁定了!茶歇台那两个端咖啡的,托盘底下贴了微型磁条炸弹;入口引导员的绶带扣是特制的,拧开就是引爆开关!”赵刚立刻抓起战术头盔扣在头上,对着对讲机喊:“行动组跟我分组!一组跟我去记者区抓‘老鹰’,二组去茶歇台,三组守入口,十五分钟内必须解决,不许惊动嘉宾!”
茶歇台的抓捕最先得手——两名伪装成服务员的嫌犯正借着给政要添咖啡的机会,把藏着炸弹的钢笔往桌角塞。
行动组队员扮成主办方工作人员,端着一摞空餐盘走过去,故意“失手”把餐盘摔在地上。
清脆的瓷器碎裂声吸引了周围人的目光,队员趁机按住两人的手腕,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