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大恩不言谢(2/3)
里塞个鸡蛋:“小师父,您尝尝。
要不是您,我家男人……怕是早没了。
”鸡蛋还带着余温,烫得人手心发暖。
陈小九刚要拒绝,旁边又有人递来枣糕、炒豆子,都是各家能拿出来的最好吃食。
他推辞不过,只好每种都接了点,又分给旁边的后生们,笑着说:“这些都是大家自己挣来的平安,我可不敢居功。
”
午后开窑时,全村人几乎都围了过来。
当后生们用铁叉把烧透的石灰块叉出来时,人群里发出一片惊叹——青灰色的石块变成了雪白色,敲碎了像面粉般细腻,迎着太阳看,竟泛着淡淡的光泽。
“这就是能杀秽气的生石灰?”有人忍不住问。
他指挥着众人把石灰块搬进一间空置的土房,又找来几块木板挡在门口:“记住了,这东西遇水才厉害,平时得用干布包着,别让它受潮。
”
接下来的几日,村里像是换了个模样。
井台边日日有人清扫,排水沟里的水清清亮亮,各家各户的院子里都撒了层薄薄的石灰,连空气里的腐臭味都被那股淡淡的石灰气取代了。
更让人安心的是,从第一窑生石灰出窑那天起,村里再没添一个新病人,那些躺炕的也渐渐能下地走动,晒谷场上偶尔还能听见几声孩童的笑闹。
李村正带着几个老人找到刘伯和陈小九。
“小师父,”李村正往陈九面前一揖,花白的胡子都快碰到地面,“大恩不言谢。
您要是不嫌弃,就在咱村住下吧。
我已经让婆娘把东头那间空屋收拾好了。
”
他身后的老人们也跟着劝:“是啊小师父,您们就在这儿住下吧。
咱村虽不富裕,管您和刘老哥一口饱饭还是能行的。
”
抱着孩子的妇人把一篮鸡蛋往刘伯手里塞:“刘老哥,您就劝劝小师父吧。
孩子们都念叨呢,说想天天听小师父讲故事。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小九看着众人恳切的眼神,心里暖烘烘的,却还是摇了摇头:“多谢乡亲们好意,可我们还得往长安去。
我师父走前跟我交代过,让我去那里寻他的同门。
”
这话半真半假,却让村民们没了再劝的理由。
在这个年月,师徒约定比什么都重。
李村正叹了口气,抹了把眼角:“既然这样,那我们也不强留。
只是这谢礼,您二位可一定得收下。
”
他朝身后挥了挥手,一个汉子提个大布包走过来,解开一看,里面竟是些铜钱、布料,还有两袋沉甸甸的小米。
“这太多了……”刘伯连忙摆手,“我们俩不过是做了点事,哪能要这么多?”
“不多不多!”络腮胡汉子嗓门最亮,“要不是小师父,咱村说不定都要绝户了!这点东西算啥?就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陈小九看着那包东西,突然弯腰从布袋里掏出块木炭,在晒谷场的石板上画起来。
他画了个简单的村落轮廓,又在旁边画了水井、茅厕、猪圈,用木炭笔把它们圈在不同的地方。
“乡亲们要是真想谢我,就记着这几样事。
”他指着画好的图,声音清亮,“第一,水井周围三丈内,绝不能堆脏东西、养牲口;第二,茅厕要离厨房和水井远些,每次用完都撒把石灰;第三,家里的污秽之物别乱堆,找个远地方挖坑埋了,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