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85 狂热》的销量真够疯狂(1/3)
12月的羊城本应浸在微凉的冬意里,可这天的太阳却像错拿了盛夏的剧本,把柏油路晒得泛出热气,连穿短袖都嫌闷。
羊城新世代影音公司的玻璃门刚被保洁阿姨擦得发亮,阳光透进来,在地板上投出长条光斑,空气中还飘着淡淡的消毒水味——为了迎接《时代周刊》记者杜鲁门?康纳利,整个公司从走廊到会客室都收拾得一丝不苟,连墙角堆着的《85狂热》磁带箱,都码得像块方方正正的积木。
杜鲁门?康纳利走进会客室时,手指还无意识地扯了扯西装领口。
这位号称“中国通”的美国记者,来之前做足了功课:龙国年轻一代的艺人,大多带着对欧美媒体的敬畏,说话谨慎得像怕踩碎玻璃。
可当他目光落在沙发上的少年身上时,眉头却悄悄皱了下。
那就是李默然。
16岁的少年穿了件简单的白衬衫,袖口随意卷到小臂,露出半截手腕,坐姿也不局促,反而单手撑着沙发扶手,指尖轻轻敲着扶手边缘,眼神清亮地看过来,没有丝毫他预想中的“敬畏”——既不像怕“山姆大叔”的厉害,也不像被《时代周刊》的名头镇住。
杜鲁门心里嘀咕:是这孩子太年轻,不懂行?还是龙国的年轻人,已经和传闻里不一样了?
“你好,李默然小朋友。
”杜鲁门拉开对面的椅子坐下,从公文包里掏出笔记本,钢笔帽“咔嗒”一声扣在桌上,语气里带着几分长辈式的居高临下。
话音刚落,李默然挑了下眉,身子微微前倾:“叫我默然就行了,‘小朋友’就免了。
大家都是掏出来做事的,论荔枝,你未必有我的大。
”
这话像颗小石子扔进平静的水里。
旁边坐着的公司经理李强,刚端起茶杯要抿一口,闻言猛地呛了下,茶水差点洒在裤腿上。
副经理叶爱民更夸张,嘴里的茶直接含在喉咙里,憋得脸颊发红,只能赶紧低头咳嗽,用茶杯挡住脸。
会客室里其他几位合作单位的领导,也瞬间交换了个古怪的眼神——有人嘴角绷着,像是在憋笑。
有人则悄悄瞪了李默然一眼,显然觉得这孩子太冲,怕得罪了国际记者。
杜鲁门愣了两秒,钢笔停在笔记本上空:“啊?什么意思?”他没听懂这绕弯子的话,只觉得少年的语气带着股莫名的底气。
李默然却没再解释,往后靠回沙发里,指尖依然轻轻敲着扶手:“没什么,你接着采访吧。
”那淡定的样子,仿佛刚才只是随口说了句天气,倒让杜鲁门心里的疑惑更重了。
他清了清嗓子,翻开笔记本,找回记者的专业感:“那我们开始。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唱歌的?”
“5年前。
”李默然答得干脆,像是在说“今天吃了米饭”一样平常。
“当时发行的第一张音乐专辑,卖了多少盒磁带?”杜鲁门追问,笔尖在纸上悬着,等着记录一个他预想中“符合新人身份”的数字——或许几万,最多十几万?
可李默然却挠了挠头,一脸坦然:“忘了。
不过后来每段时间,都有经销商过来要货,具体数没记。
”
他是真没撒谎,对他来说,销量数字远不如新写的旋律有意思,谁会没事把几年前的卖货数刻在脑子里?
杜鲁门的笔尖顿了下,语气里带上了点难以置信:“那么重要的事,你都能忘记?”在欧美乐坛,歌手对自己的销量比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