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修真界的印刷术(1/3)
张小曼看到灵桃枝大惊喜,终于可以进行她的实验了。
南瓜生长周期较长,尚需1个月后方能成熟,她暂时无事可干。
眼见同期师兄朱子山符道有成,师弟韦定理阵道研究如火如荼,师妹金可芙亦在“忙活”丹道,唯独她未被授予“四艺”传承。
灵植一道,她只能自行摸索研究,内心着急啊!
条件有限,嫁接果树是她所能想到的唯一可行方案。
修真界四季如夏,啥时候嫁接应该都没问题,拿到灵桃枝,小曼便迫不及待搞了起来。
搞嫁接,她需要帮手,自然是找与她关系最好的同系师兄朱子山。
割公母槽,铆接,缠绕……
忙活一下午,终于将12根枝条绑在了观后那两株桃树上。
能否成活不好说,尽人事,听天命。
干完活,小曼躬身行礼,感谢朱师兄。
朱子山就笑,“别光整虚的,来点实在的。
”
“干嘛?你想让我以身相许啊?”
小曼表情怕怕,其实一点不怕。
“谁要你以身相许?”
朱子山反倒吓得不轻,“我是想问你,剩下那截灵桃木还有没有用?可否给我?”
“哦,没什么用,要便拿去。
”
小曼故意拿出幽怨表情。
……
朱子山没理小曼的花式幽默,心思全在那一截尺许长手臂粗的灵桃木上。
到手后,立即跑回自己房间,上下端详,反复比量。
他准备用这截灵桃木做雕刻,不雕人物,不刻法剑,他想制作一枚印章,一枚能够批量印灵符的印章。
一笔一笔绘制灵符太慢,每次落笔都需往符文里灌注灵力,稍有注入不均,便会导致制符失败。
他就在想,若是预刻好“雕版符章”代替符笔,哐哐哐,大印一盖,灵符成型,便不会出现灵力灌注不均的问题了……吧。
想法产生很久了,并非异想天开,而是基于对自己刻字印章手艺的自信。
朱子山手艺来自祖传,祖辈便以刻字印章为生。
他6岁跟父亲学艺,16岁出徒。
但是没赶上好时候,机械化电子化大发展,渐渐吞没了手工刻章的生存空间。
迫于生计,他改行了,走与雕刻关联度较高的绘画赛道,结果,同样难以谋生……
说这么多,就一个意思,老朱的雕龄比画龄长,雕刻才是他的老本行。
别说雕版,雕活字,有了画技加持,即便是雕刻花鸟鱼虫,明星人物,他也能雕得比较像。
咳嗽一下,“比较像”就够用了。
空想无益,实干兴邦。
有了刻制“符章”想法后,他便行动起来,利用观内一把报废的翻地铁耙,磨制出了“刻刀六件套”。
平口的,尖口的,角口的,圆口的,锉口的,都有了,虽不太标准,钢口也一般,但雕刻石木器件还是可以的。
就在前几日,他试手在一块普通石头上雕出了“净身符”符文,蘸满符墨,按压在符纸之。
然并卵,因为普通石头无法传导灵力,致使印出来的灵符只是形似,附着不上灵力,根本无法激发。
于是老朱就想,若是用制作符笔笔杆的材料雕制“符章”,是不是就可以传导灵力了?
所以今天看到可以制作笔杆的灵桃木,立即上了心。
1尺长的灵木,足够他雕刻好几枚符章。
他把灵桃木断成6节,便有了6次试错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