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兄弟闲谈(3/3)
他的衣袂,他却恍若未觉。
远处隐约传来司马朗安抚司马孚的温和话语声,更反衬出此处的寂静。
司马懿缓缓闭上眼睛,脑海中却已在盘算着未来的种种可能。
他不知道的是,在不远处的回廊下,一道身影已然伫立良久。
司马防静立于回廊的阴影处,绛紫色的朝服下摆被风吹得微微拂动。
他不知何时已站在那里,将儿子们方才的争论尽数听入耳中。
他那张素来威严的脸上,此刻却看不出丝毫怒容,只有深沉的思虑在深邃的眼眸中流转。
他的目光先是追随着愤而离去的三子司马孚,那孩子纯良忠直,心性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美玉,眼中容不得半点沙子,满是士人应有的忠义与热血。
这份赤子之心,在这污浊的世道中,不知是福是祸。
他又望向长子的背影——司马朗正快步去追幼弟,那宽厚的肩膀似乎已早早扛起了家族的责任与忧虑。
朗儿仁厚稳重,心系家国,时刻不忘长子职责,所言所虑皆出于公义与担当,是他一直以来的骄傲与期望所在。
最后,他的目光沉沉地落回凉亭中那个独自静坐的瘦削身影上。
次子司马懿依旧保持着方才的姿态,仿佛一尊凝固的雕像,与周遭的萧瑟景象融为一体。
那番惊世骇俗的言论——冷静到近乎冷酷的局势分析,直指人心利害的犀利判断,以及将家族存续置于忠君观念之上的现实考量——仍在他耳边回响。
“保全家族,静观其变…”
“等待时机…方为上策…”
司马防的指尖在袖中微微蜷缩。
这般超越年龄的早熟、这般近乎无情的现实洞察力、这般将权谋算计视若寻常的冷静…这真的是一个十二岁少年该有的心思吗?他感到一丝寒意,并非来自这初春的冷风,而是源自对次子那深不可测的内心的某种悸动。
这孩子的聪慧他向来知晓,却不知已到了如此地步。
他想起司马懿幼时那异于常人的沉静,想起他在塾学中那些超乎寻常的提问,想起他偶尔望向远方的、仿佛能洞穿世事的眼神。
以前只觉此子非凡,今日方窥见那冰山下的一角。
是忧是喜?司马防心中五味杂陈。
乱世已至,纲常崩坏,仁德固然可贵,但或许…或许正是需要这般不择手段的冷静与算计,才能在即将到来的滔天巨浪中保全家族,甚至…更进一步?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却让司马防自己都心头一震。
他终究没有现身,没有去斥责次子的“大逆不道”,也没有去安抚幼子的“忠义之心”。
他只是深深地、深深地看了亭中的司马懿最后一眼,仿佛要将这个儿子重新审视一遍。
然后,他转过身,绛紫色的衣袍在风中划过一个沉重的弧度,悄无声息地沿着来路离去,一如他悄然到来时那般,没有惊动任何人。
他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一种沉重的、复杂的、无可奈何却又带着一丝隐秘期待的认可。
这乱世,或许真的不再需要纯粹的忠臣孝子了。
凉亭中的司马懿,似有所觉,忽然转头望向回廊方向,却只看见空荡的廊柱和摇曳的枯枝。
他微微蹙眉,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惑,随即又恢复了平时的沉静。
风更大了,卷着沙尘和落叶,扑打在亭柱上,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预示着前方那动荡不安的时代洪流。
父亲的这次注视与沉默,如同一颗种子,悄然埋下。
它将在未来的岁月里,影响着司马防对次子的态度,也预示着司马懿即将走上一条与父兄期望既相同又截然不同的道路。
乱世的帷幕,正在他们面前缓缓拉开。
喜欢司马老贼请大家收藏:()司马老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