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见龙在田(1/3)
《江城日报》文艺副刊的版面,素来是报纸上最不受重视的角落,通常被一些酸腐文人无病呻吟的诗词或是枯燥的地方志趣闻占据,读者寥寥。
然而,这一日的清晨,当派报员将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送入千家万户、报亭店铺时,一些习惯性浏览副刊的老读者,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些不同。
在副刊一个相对显眼的位置,刊载着一篇名为《聂隐娘》的传奇小说,作者署名——林砚。
这个名字,对于关注近日城中热点的人而言,已不陌生。
文庙钟鸣、诗剑败敌、少年中国说……一系列事件早已让“林砚”二字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如今,这位风云人物竟然开始写小说了?而且是在《江城日报》的副刊上?
好奇之下,许多人抱着或质疑、或期待、或纯粹看热闹的心态,开始阅读这篇小说。
开篇依旧是那古朴精炼的文字:“聂隐娘者,唐贞元中魏博大将聂锋之女也。
年方十岁,有尼乞食于锋,见隐娘,悦之……”
寥寥数语,便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一股浓郁的传奇气息扑面而来。
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者们渐渐被吸引。
老尼的神秘莫测,隐娘的天赋异禀,深山学艺的奇诡经历……情节环环相扣,笔法老辣,完全不像是一个少年人的手笔。
更令人称奇的是,文中对剑术的描写,并非当下流行话本中那种直来直往、只重威力的蛮干,而是充满了“妙手空空”、“人莫能窥其用”的玄奇意境,仿佛真的存在一种超越寻常武道的“剑仙”之术。
“这……这写的是武道吗?怎么感觉不太一样?”
“这文笔,绝了!比那些武者传记好看多了。
”
“聂隐娘十岁就能被高人看中,我呢?唉……”
不同的读者,有着不同的感受,一些文人雅士,惊叹于其文辞的古雅与叙事的张力;一些普通市民,则被其新奇的故事和侠女形象所吸引;而少数有心人,则从中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道”的气息。
墨香书局外的动静则更为直接。
一大早,王掌柜就指挥着伙计,将一块新制作的、用遒劲字体书写着“新刻传奇《聂隐娘》,文曲星林砚首部侠义奇书,限量发售!”的牌子,郑重地立在了书局门口。
牌子旁边,还贴着一张精心誊写的第一回内容简介。
这略显夸张的宣传语,立刻吸引了过往行人的注意。
“文曲星林砚?是那个林砚吗?”
“他还写了书?”
“走,进去看看!”
不少被近日传闻勾起好奇心的市民,以及一些本就喜欢读杂书的闲人,纷纷涌入了平日里门可罗雀的墨香书局。
王掌柜早有准备,将首批赶工刻印出来、还散发着淡淡墨香的线装书《聂隐娘》(第一卷)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书页用的是上好的毛边纸,印刷清晰,装帧古朴,一看便知是用了心的。
价格定得不高,王掌柜谨记林砚“重在传播”的嘱咐,即便如此,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买一本书也是不小的开销。
但今日,或许是“林砚”名头的吸引力太大,或许是那简介确实勾人,竟陆续有人掏钱购买。
“给我来一本!”
“我也要一本,看看这文曲星写得到底有多神!”
“这书印得不错,比那些粗制滥造的画本强多了。
”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