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五行满根(1/3)
处理完男修之事并了解了“蚀脉草”的真相后,萧菱并未停歇,她立刻将注意力转向了这批被视为禁忌的“蚀脉草”本身。
她没有炼丹炉也缺乏正统的炼丹实践经验,但她精通医理,更懂得如何运用烹饪的智慧处理食材。
既然此物被普遍认为有毒,她便决定用处理特殊食材的方式,结合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知识,来尝试“解毒”。
她取来几株新鲜的蚀脉草,仔细观察。
其叶青、梗赤、花黄、根白、子黑,五色分明,恰好对应五行,只是灵气稀薄,那所谓的“毒素”均衡地分布其间,这与《佰草集》中关于“五行草”形态与特性的描述倒是吻合。
她推测,其“毒性”很可能源于某种过于猛烈或不易被修士直接吸收的异种能量,它们参杂在原本温和的五行灵气里,形成了分布均匀的“杂气”,某种程度上,类似她所知马齿苋中富含的高草酸特性。
首先,萧菱尝试借鉴“焯水”之法。
她将蚀脉草置于温热的灵泉中浸泡,并辅以自身精纯的五行灵力缓缓震荡、引导。
一炷香后,她惊喜地发现,此法不仅有效驱除了那些顽固的“杂气”,更解开了束缚,使得蚀脉草本身蕴含的、更为精纯的五行灵气被释放出来,变得充沛而活跃。
随后,她小心翼翼地将这初步净化后的蚀脉草,按照花、叶、枝、茎、根的不同部位逐一分离,以备后用。
接着,她取来半熟的灵米上锅蒸煮,借其温和厚重的土属性灵气,作为后续调和蚀脉草可能残留的偏颇药性的中和基底。
然后,便是最关键的配比与融合阶段。
她将处理好的五行蚀脉草各部分与蒸熟的灵米混合,不断注入自身五行灵力进行引导、调和。
起初的十几次尝试,状况频出:不是五行灵气冲突导致刚刚凝聚的光晕瞬间溃散,就是比例失调根本无法稳定成型。
时而金属性过强,导致混合灵气如针扎般锐利难控;时而又火属性失控,锅内灵气躁动险些炸锅。
好在萧菱凭借对能量平衡的敏锐感知和远超常人的耐心,一次次记录、分析、调整。
终于,在经历数十次失败的摸索后,她找到了那个微妙的平衡点:金2份、木1份、水1份、火1份、土2份,再辅以五份灵米作为稳定的承载剂与缓冲。
当她再次催动五行灵力,严格按照此比例引导诸般材料融合,在锅中以大火加热时,灵米迅速化为透明的胶质,均匀地包裹住内里精纯的五行灵气,五色光晕在胶质内里顺畅而均匀地流转,最后猛地收紧,收敛于一枚鸽蛋大小、表面隐现玄奥五行纹路的澄澈丸子时——萧菱知道,她成功了!
一股明悟在她心中升起。
蚀脉草本身灵气含量不高,直接药性价值有限,而“毒性”(即那异种杂气)偏偏分布均匀难以通过常规手段精细析出。
那些炼丹师们,要么嫌其麻烦、价值低微而不屑一顾,要么试图用更复杂的药性组合或更精妙的“君臣佐使”炼丹法去强行中和化解,却不知这蚀脉草的特性,是遇强则抗,遇繁则杂,处理手段越是复杂精妙,反而可能激发其更强烈的抗性,导致事半功半甚至失败。
而她,反其道而行之,只用最普通的灵泉洗涤、最本源的五行灵力引导、最基础的灵米作为载体,看似简单粗陋,手段直白,却恰恰暗合了“大道至简”之理,算是误打误撞地寻到了针对此物特性的正解。
她迫不及待地服下一粒新制成的丸子。
丸子在腹中温和化开,一股精纯而补益的五行灵气缓缓散发开来,均匀地滋养着五脏六腑和周身经脉,其灵气总量与效果,竟堪比一阶下品的聚灵丹,而且灵气属性均衡纯净,几乎感觉不到任何杂质和毒素残留,对于她这等五行灵根者而言,契合度极高!
“果然如此!所谓的‘蚀脉’之毒,不过是未能得其法而已!”
萧菱心中振奋不已,将此物命名为“五行灵丸”。
为了能稳定、批量地制作出高品质的灵丸,她专门定制了专用的厚底灵锅,采购了能精确控制温度的火行符,还加入少量灵蜜以改善口感,并以能温养灵物的玉盒进行后期存放,使五行灵气更为内敛稳定。
深知原材料的重要性,她再次找到樊家宾,私下增租了五亩一阶上品灵田,专门用于密集种植这无人问津的“五行蚀脉草”,以确保后续修炼的物资供应。
在初步解决修炼资源问题的同时,另一条生财与辅助修行之道——灵果酒的酿造也在同步推进。
她利用先前购买的灵苹果和灵猕猴桃,结合自己培育的天然酵母种,分别酿造了两坛风味不同的灵果酒。
甚至还特意将隔壁空房间用低阶寒冰石布置成了一个简易的锁灵冰窖阵,用以精确控制低温发酵环境,保障灵酒品质。
其中,苹果灵酒她更侧重其提升灵觉、辅助入定的效果;而五行猕猴桃灵酒,则别出心裁地加入了少量研磨成粉的五行灵丸,旨在强化其调和五行、滋养灵根、加速灵力恢复的独特功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将所有酒坛仔细密封后放入冰窖阵法中,设定好七七四十九天的发酵周期,萧菱便暂时将酿酒之事放下。
此时,她与陆琛合作种植的那五亩一阶中品灵米和几种常见灵蔬,也迎来了收获。
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