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农桑新政,暗流微澜(1/3)
暮春的晨光淌过阳谷县郊的示范田,给翠绿的稻苗镀上一层薄金。
乔郓蹲在田埂上,指尖轻轻拂过稻叶上的露珠,水珠滚落进泥土,晕开一小片湿润的痕迹。
老农学周老伯拄着竹杖跟在身后,看着长势喜人的稻苗,花白的胡须微微颤动:“郓哥,你这改良稻种真是神了!比寻常稻子早抽穗十日,叶片宽了近半,秋收时亩产少说能多两石。
”
乔郓直起身,拍掉手上的泥土,望着连绵的稻田笑道:“这都是周老伯的功劳,若不是您手把手教农户们育秧、控肥,稻种再好也种不出好收成。
”他从袖中取出一本线装册子,“这是我根据您说的经验,整理的《稻禾养护细则》,里面写了不同节气的灌溉次数、施肥分量,您看看有没有要补充的。
”
周老伯接过册子,眯着眼逐页翻看,越看越激动,猛地一拍大腿:“全对!连‘三叶期防蝼蛄’这种老法子都记上了,比我这老骨头的记性还好!有了这册子,就算是新学种地的后生,也能种出好稻子。
”
两人正说着,田埂那头传来一阵喧闹。
十几个农户扛着锄头围过来,为首的刘老汉手里捧着一个竹编簸箕,里面装着刚收获的新育豆种,颗粒饱满,泛着油亮的光泽。
“郓哥,周老伯!你们快看,按你们说的法子育的豆种,发芽率比往年高了三成!”刘老汉的声音因激动而沙哑,粗糙的手掌反复摩挲着豆种,像是捧着稀世珍宝。
乔郓接过簸箕,抓起一把豆种凑近细看,激活信息探查扫过:
【物品:改良豆种】
【品质:优良(发芽率85%,抗虫害能力提升)】
【培育方式:温水浸种+草木灰拌种(出自《农桑简易法》)】
【农户反馈:高度认可,计划秋收后扩大种植】
“好种子!”乔郓赞道,“刘大叔,你们先在自家田块试种半亩,我让粮行的伙计记录生长情况,若是顺利,明年就在全县推广。
”他转头对身后的小伙计道,“把《豆类种植图谱》给刘大叔他们,里面画了防虫的草药图谱,按上面的法子炮制,能少生三成虫子。
”
小伙计连忙递过一摞装订好的图谱,农户们围上来争抢,粗糙的手指抚过纸上的草药画像,脸上满是期待。
乔郓看着这一幕,嘴角泛起浅笑——自担任劝农使后,他在城郊设了“农桑学堂”,每月初三、十六开课,教农户们新的耕种技术,还编印了通俗易懂的农书图谱。
起初还有人怀疑,可当示范田的稻苗长出优势,质疑声便成了实打实的信任。
回到粮行时,赵掌柜正对着账本发愁,见乔郓进来,连忙迎上去:“郓哥,东平府粮署派来的人刚走,说下月起要加征一成军粮,还让咱们负责运送至济州府军营,路上的损耗也得咱们承担。
”
乔郓接过粮署的文书,指尖划过“损耗自担”四个字,眼神渐沉。
东平府的军粮需求向来有定数,突然加征且强压损耗,背后怕是有猫腻。
他激活信息探查扫过文书落款处的“粮署主事李三”,一行信息浮现:
【目标:李三】
【身份:东平府粮署主事,新任通判的小舅子】
【状态:贪婪(近期收受济州府粮商贿赂)+焦虑(担心加征之事遭抵制)】
【关联信息:与济州府“恒丰粮行”勾结,想借加征军粮挤掉赵记的供应资格】
“恒丰粮行……”乔郓低声自语。
这家粮行是济州府的老牌商户,老板钱万贯长袖善舞,和官府关系密切,之前就多次想抢军粮供应的差事,都被他挡了回去。
这次借加征之名施压,显然是想逼他知难而退。
“掌柜的,你先按文书备粮,但损耗的事不能应。
”乔郓将文书拍在桌上,“我去趟东平府,见一见这位李主事。
”
次日清晨,乔郓带着周铁,骑马赶往东平府。
粮署设在府衙西侧的院落里,青瓦白墙,门口挂着“东平粮署”的木匾,两个衙役拄着水火棍守在门口,眼神倨傲。
“站住!粮署重地,闲杂人等不得入内!”衙役拦下乔郓,语气生硬。
乔郓掏出劝农使的腰牌,沉声道:“阳谷县劝农使乔郓,应李主事之约来谈军粮事宜,还请通报。
”
衙役见了腰牌,态度稍缓,进去通报片刻,便引着乔郓往内院走。
穿过抄手游廊,来到一间挂着“主事堂”的屋子,一个穿着锦袍的矮胖汉子正坐在太师椅上喝茶,见乔郓进来,眼皮都没抬:“乔劝农使倒是来得快,坐吧。
”
乔郓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开门见山:“李主事,加征一成军粮可以,但损耗自担不合规矩。
往年军粮运送,损耗都是粮署按三成折算,为何此次要让我们全担?”
李三放下茶碗,肥厚的手指敲着桌面:“乔劝农使有所不知,如今济州府军营急缺粮,路上耽误不得,损耗自然得你们多上心。
若是赵记连这点担当都没有,这军粮供应的差事,怕是有更合适的人来做。
”他话里的威胁毫不掩饰,眼神瞟向窗外——恒丰粮行的掌柜钱万贯,此刻正坐在外间的候客室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