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第20章 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和” :从"完璧归赵"到"负荆请罪"
第20章 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和” :从"完璧归赵"到"负荆请罪"(2/2)
秦地音乐,您也来击个瓦罐献乐!秦王当然不干,蔺相如直接威胁:五步之内,我脖子上的血就能溅到大王身上”,言外之意就是要拼命,同归于尽呗!
旁边侍卫刚想动手,蔺相如瞪大眼睛一吼,愣是把人吓得往后退。
秦王没办法,只能象征性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马上叫史官记:某年某月,秦王给赵王击瓦罐。
这波酒桌外交,蔺相如再次逆风翻盘,让赵王保住了面子。
三、负荆请罪:从职场PUA到世纪大和解
蔺相如两次立功,官职直接爬到廉颇头上。
这位战国名将心里那叫一个不服:我出生入死打江山,凭啥要排在他后面?见了面非羞辱他一顿不可!这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他直接开启躲猫猫模式,上朝称病,出门绕路,连手下都看不下去:您咋这么怂?
蔺相如笑着反问:秦国为啥不敢打赵国?还不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连秦王都不怕,会怕他?要是我俩内斗,吃亏的还是赵国啊!这话传到廉颇耳朵里,这位征战沙场的老将军瞬间脸红到耳根——好家伙,自己格局小了!
于是,廉颇二话不说,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就跑到蔺相如家。
一进门就扑通跪下:我这老糊涂,差点误了大事!您随便处置我!蔺相如赶紧把人扶起来,两人从此成了过命的交情,上演了一出战国版将相和。
司马光说
蔺相如之智,可谓勇矣。
持璧却秦,折冲樽俎,不辱君命,非大勇而不能为也。
然其能屈能伸,以国为重,终使廉颇愧悟,将相和协,此乃社稷之福。
夫国之兴衰,在于君臣一心,相如与廉颇,足以为后世法。
作者说
看完这段历史,不得不感叹:战国时期的职场生存法则,放到现在都不过时!蔺相如用实力证明,脑子比拳头更管用,谈判桌上的智慧丝毫不输战场上的勇猛。
而廉颇从职场刺头认错标兵的转变,也告诉我们:再刚的人,只要意识到错误,愿意放下身段,照样能收获掌声。
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竞争和矛盾。
是选择像廉颇一开始那样较劲内耗,还是像他后来那样坦诚认错?是学蔺相如以大局为重,还是只顾个人得失?这些古人的故事,早就把答案写得明明白白。
毕竟,成年人的世界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合作共赢,这大概就是历史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处世哲学。
喜欢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请大家收藏:()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