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忽明忽暗的夜 (十一)(3/3)
是另眼看的。
人家说他偏心,他也就让人家说去。
”杜氏有点出神,“当年老爷在绥远遇劫,陶家老太爷救过他一命。
他亲眼看过那家人,也见过那孩子小时候的样子。
订下这门亲事的时候,也问过你的意思。
你是赞成了,他才定下来。
他定下来的大事,从没见过转圜。
这事儿更不可能。
儿女婚姻不是一桩小事,况且两家这些年的交情和联结也太深了,撇不下的。
老爷的脾气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么?别跟他拧着,没半分好处。
再说,静漪是小孩子心性,做不得准。
忍得一时,嫁过去,久了,那份儿心也就淡了。
”
“漪儿的脾气像老爷。
我恐怕没那么容易。
”宛帔说。
“这是实情。
总要闹一闹的。
打那时候她坚持要去学医,我就看出来了。
十丫头遇到事情,绝不是个任你捏扁搓圆的。
这爷儿俩,怕是有的耗呢。
”杜氏想到这一出,又记挂起另一出,说:“你说我这是什么命啊,漪儿呢这样,老九也是个不省心的,还有那老三,更是!”
宛帔说:“三少爷是有大志向的。
”
“什么大志向,成天跟着提心吊胆的。
”
“太太,漪儿的意中人……我想劝老爷见一见那孩子。
”宛帔犹豫着说。
“你是说?”杜氏手里的团扇停了摆。
“听说是老九的中学同学,又跟漪儿在一间大学,算得上品学兼优。
家境固然不如我们,可供得起他读书,应也说得过去。
毕竟我们也不图别的,只要孩子好,也就是了。
”宛帔说得很慢,斟词酌句的。
看着杜氏的面色,并没有不快,便往下说:“总归是漪儿心上的人……性子那么倔,我怕她……闹出些什么,不好看。
”
杜氏重又摇起扇子,思索良久,方问:“你真是这么想的?”
“我这也是想想,并不敢在漪儿面前透露半分。
若老爷不同意,这还是死路一条。
漪儿再对老爷生了怨气,伤他们父女感情。
”宛帔说。
“既是这样,就去和老爷提一提吧。
”杜氏看着宛帔,道:“我虽赞成陶家这门婚事,却也想着十丫头能称心如意。
说到底,她称心了,咱们才能称心。
”
宛帔握起杜氏的手,只是点头。
“你别嫌我嘴碎。
我还是那么说,从前的事,都忘了吧。
看穿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你能来程家,就是缘分,就是你的命。
你说,若是当日你昏倒在路边,我没发现你,后来会是怎么样呢?”杜氏叹着。
她随着丈夫带着两个尚在幼年的女儿住在柏林。
只不过是偶尔上街去,就遇到了倒在街头的宛帔。
一时心软带回家来,请了医生上门诊治。
那么文弱的女子,她打心眼儿里怜爱。
宛帔是她给老爷捡回来的,她总觉得也许不是给老爷捡了个人儿,是给她自己捡了个伴儿……她看看钟,让人上茶,“喝点热的……丹桂,去看看十小姐和表小姐在做什么。
她们要是不去书局,等下我们就去杏庐用午饭。
”
丹桂答应着出门。
此时无垢和静漪正在房里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