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灰膏与枯草(2/3)
像一位耐心的工匠,只负责疏通从百会穴到第一个阻塞节点之间这短短的一段经脉。
待这段经脉被反复温养,略微软化后,再向下推进一寸。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这或许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一年,两年,甚至十年。
但这是她目前唯一能想到的,能够死中求活的办法。
门外传来“吱呀”一声,寒风裹挟着雪沫倒灌进来。
是小豆子。
他抱着一捆干柴,瘦小的身子在风雪中瑟瑟发抖。
当他看到墙边站着的顾微尘时,吓了一跳。
她的脸色比外面的积雪还要苍白,嘴唇干裂,眼神却亮得骇人,正举着一根炭条,对着满墙鬼画符般的线条喃喃自语。
小豆子眼中的恐惧一闪而过,他不敢多问,只是飞快地将柴火放在灶台边,然后像受惊的兔子一样,头也不回地跑进了风雪里。
顾微尘没有在意。
她所有的心神,都已沉浸在这场与自己身体的战争中。
日头西斜,天色再度昏暗下来。
就在顾微尘感到腹中空空,寒意再次从四肢百骸升起时,小豆子又回来了。
这次,他端着一个豁了口的粗瓷碗,碗里是半碗黑褐色的汤药,正冒着热气。
“顾姐姐,”他怯生生地说,“柳婆婆……柳婆婆让我给你送来的。
她说这是驱寒续命汤,让你趁热喝了。
”
柳婆婆?
顾微尘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同样瘦小、沉默寡言的老妇人身影。
她警惕地接过碗,一股浓郁的药味扑鼻而来。
她本能地想拒绝,这寒山之上,人心难测,谁知道这碗药里有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只闻了一下,她的眉头就微微蹙起。
这药味中,有细辛的辛烈,有附子的温燥,还有黄芪的甘醇。
这几味药,皆是温阳补气、祛寒救逆的猛药,配伍之间虽有几分粗糙,却深得君臣佐使的精髓,绝非寻常乡野村妇能调配出来的。
这显然是出自一个真正懂医理的人之手。
腹中的饥寒交迫战胜了疑虑。
她端起碗,将那碗苦涩的药汤一饮而尽。
一股暖流从胃部升起,迅速扩散到全身,原本冰冷的四肢竟渐渐有了一丝暖意。
身体的舒适让她心中的疑云更重了。
这寒山贫瘠,连果腹的粮食都成问题,柳婆婆一个孤苦无依的老人,从何处寻来这些珍贵的药材?
又是从何处学来这等精妙的药方?
第二天清晨,顾微尘主动踏雪出门,向柳婆婆的居所走去。
她必须当面致谢,更重要的是,她要解开自己的疑惑。
柳婆婆的家比她的草屋还要简陋,却收拾得异常干净整洁。
屋角一个破旧的木柜里,分门别类地放着一些干草药,其中有几味,顾微尘一眼就认出,是必须深入雪线之上的深山峭壁才能采到的野生品种。
柳婆婆对她的到来似乎并不意外,只是默默地为她倒了一碗热水。
顾微尘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老人的双手,那双手布满皱纹,指腹却有一层不同寻常的厚茧,特别是拇指和食指,那是长期用药杵捣药才会留下的痕迹。
她借着递碗的机会,指尖轻轻搭在老人的腕脉上——脉象虽因年老而微弱,却沉稳有力,毫无杂乱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