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暗战无声,记忆迷宫(1/3)
(精彩回顾:陈宇在新兵训练营意外觉醒“触碰物品闪回”的能力,通过日军弹片、军用水壶等物品,精准还原了日军暴行与军事动向。
在团部测试中,他的特殊能力得到王虎团长与赵强政委的认可,最终放下“上战场杀鬼子”的执念,决定加入公安保卫科,以另一种方式为家人报仇。
而北平特高课的山本大佐已派出“眼镜蛇”特务,目标直指晋察冀根据地,一场暗战即将打响。
)
(卯时·公安保卫科驻地)晋察冀军区公安保卫科的驻地藏在太行山坳里,几排窑洞刷着白灰,墙上贴满《锄奸守则》和《公民登记暂行条例》,仿宋字体的“保密”二字被红漆圈了又圈。
这里是根据地的“安全阀”,负责肃清特务、核查户籍、保卫核心机关,人员多是从部队里挑出的老兵油子,个个眼尖如鹰。
陈宇攥着团部的介绍信,站在窑洞前的老槐树下,手心的汗把纸页洇出褶皱。
树影里传来“咔哒”声,是枪栓拉动的动静——警卫员小张正从碾盘后探出头,步枪的准星对着他:“口令!”
“太行山!”陈宇答得干脆,这是昨天赵强政委特意嘱咐的。
小张的枪放了下来,军帽下的脸红扑扑的:“陈同志吧?林科长在里面等你。
”他往第三孔窑洞指了指,门帘上绣着朵歪歪扭扭的五角星。
掀开门帘,一股墨香混着烟草味扑面而来。
窑洞被隔成两间,外间摆着三张木桌,桌上堆着档案袋,墙角的炭火盆烧得正旺,铁壶“咕嘟”冒泡。
四个穿灰布制服的人正围着桌子说话,见他进来,都停了嘴。
“你就是陈宇?”坐在主位的女人抬起头,齐耳短发别着支铅笔,蓝布褂子的袖口挽到小臂,露出块手表——表盘裂了道缝,却擦得锃亮。
这是林悦,公安保卫科科长,据说曾在上海搞过地下工作,眼神比手术刀还利。
“报告科长,新兵陈宇报到。
”陈宇立正敬礼,右手的疤痕在炭火映照下泛着红。
林悦的目光在他手上顿了顿,往旁边的副科长赵刚努努嘴:“老赵,带他认识下同志。
”
赵刚“哼”了声,军大衣往椅背上一搭,露出腰间的驳壳枪:“我,赵刚,副科长。
”
他指了指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小王,户籍组的,专管查户口,鼻子比狗还灵。
”
又指向个矮壮汉子,“老马,行动组的,以前是猎户,扔飞刀能钉住麻雀。
”
最后那个年轻小伙正往档案袋上盖章,动作麻利得像打快板:“我叫小李,通讯员,以后您的文件都归我送。
”他的钢笔在砚台里蘸了蘸,笔杆上刻着“抗战必胜”。
陈宇刚要说话,窑洞外突然传来马蹄声,警卫排排长刘勇翻身下马,军靴在冻土上踩出深印:“林科长!紧急情况!作战科的机密文件丢了!”
他的棉帽上还沾着雪,说话时带着白气,“王团长说,24小时内必须找回来,不然要出大事!”
(辰时·作战科档案室)作战科的窑洞在山坳东侧,离保卫科三里地。
档案室的木门被撬得稀烂,锁芯掉在地上,木屑溅得到处都是。
王虎团长正背着手踱步,烟斗敲得掌心“啪啪”响,见林悦他们进来,把烟斗往墙上一磕:“昨晚值夜班的哨兵被打晕了,文件柜里的‘秋季反扫荡部署图’没了!”
地上躺着个穿军装的哨兵,额角缠着绷带,脸色惨白如纸。
林悦蹲下去,指尖在他领口蹭了蹭,沾起点粉末:“乙醚。
”
她往墙角的窗户指了指,窗纸有个圆洞,“凶手是从这翻进来的,手法很专业。
”
陈宇的目光落在窗台上,那里有枚铜纽扣,上面刻着“军需处”三个字。
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