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暗室微光与颍川寒星(2/3)
“还有,”刘协叫住他,“加强对司空府,尤其是郭嘉、荀彧、程昱等核心谋士府邸的监控力度。
我要知道他们对‘玉皂’之事,以及对我……究竟是何看法。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曹操的态度他已知晓,但那些智慧超群的谋士们的想法,同样至关重要。
“是!”“影”领命,身形再次融入阴影。
殿内重归寂静。
刘协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
许都的星空,被宫墙切割成狭长的一块,几颗寒星遥远地闪烁着,如同黑暗中窥视的眼睛。
经济上的布局被迫转入更深的地下,那么“树人策”就必须加快了。
吕布远在徐州,关羽尚未归心,还有诸葛亮……他需要更快、更直接地,在身边,在曹操的势力范围内,埋下属于自己的钉子。
他的脑海中,如同超级计算机般飞速检索着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名录。
颍川……荀彧、郭嘉、钟繇、陈群……皆出自此地,可谓曹操谋士集团的大本营。
那里是龙潭虎穴,但也是最有可能找到对曹操并非绝对忠诚、心怀汉室或另有抱负的人才的地方。
或许,该将目光投向那些尚未完全发光,或者与颍川主流士族圈子若即若离的“寒星”?
一个名字,如同萤火般在他记忆的深处闪烁了一下——戏志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人也是颍川名士,早年便投靠曹操,深受器重,史载其“筹画士也,曹操甚器之”,但天不假年,去世极早。
郭嘉就是接替了他的位置。
如今这个时间点,戏志才应该还在曹操麾下,但似乎……并未如历史上记载的那般耀眼?是才能未展,还是另有隐情?
这是一个可以试探的方向。
若能在他去世前结下一份善缘,或者通过他接触到其他颍川系的边缘人才,或许能有所收获。
还有一人……徐庶。
此时应该还在家乡颍川长社游学,尚未遇见刘备,其母也尚在。
此人至孝,有侠气,通军略,正是可用之才,而且其出身并非高门大族,更容易被恩义打动。
思路逐渐清晰。
颍川,这个曹操的人才宝库,他也要去挖一挖墙角了。
不能直接接触那些核心人物,但从外围入手,寻找那些尚未被完全吸纳,或心存疑虑的“寒星”,却未必没有机会。
几天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雪覆盖了许都,琼枝玉宇,暂时掩盖了城市的仓促与喧嚣。
刘协依旧扮演着那个无所事事、偶尔鼓捣“奇技淫巧”的少年皇帝,甚至在曹操派人送来几块由司空府工匠“依古法”改进的、加了香料的“玉皂”时,表现出极大的“欣喜”和“满足”,仿佛已经完全沉浸在这种被“圈养”的安逸中。
然而,暗地里的行动却从未停止。
“影”成功地将简化版玉皂配方散播了出去,最先是在许都的一些小工匠圈子流传,随即如同水滴入油锅,迅速炸开。
低廉的成本和看似简单的工艺,让无数人看到了发财的希望。
短短数日,许都市面上已经出现了数种粗制滥造的“仿制玉皂”,虽然去污效果远逊于正品,且气味难闻,但价格极其便宜,依然吸引了不少平民购买。
司空府的反应,如同刘协所预料的那般。
曹操初时听闻有些愠怒,但在郭嘉一句“此物利民,泛滥亦能显明公不专营榷利之仁德”的劝解下,便不再理会,转而将精力投入到即将到来的与袁绍的决战准备中。
校事府的视线,也果然被那些蜂拥而起的仿制者和因此带来的市场混乱所吸引,对皇宫的监控,虽然依旧存在,但那股无处不在的紧绷感,似乎稍稍缓解了一些。
这日午后,雪后初霁,阳光透过窗棂,在殿内洒下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