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项庄舞剑?辛弃疾教你什么叫真正的剑术(1/3)
翌日,丞相府内。
诸葛亮阅罢包拯连夜呈送的结案文书,面色沉静,眸中却闪过一丝冷冽。
他沉吟片刻后,随即铺开纸笔,修书一封,命快马加急送往总督益州东南军政的李靖处。
信中,诸葛亮不仅详述了刺杀案来龙去脉,更授意李靖:即刻选派得力使者,持此铁证,出使东吴,当面责问孙权!一者,为何背弃盟约,悍然袭击永安?二者,为何派遣细作,行刺大汉丞相?莫非东吴已决意与我大汉全面开战?
数日后,荆州境内,王庆山寨。
消息传来,陈赟、李懹失手被擒,蒙挚、飞流亦陷囹圄。
王庆惊惶不已,急忙寻来尚在山寨的梅长苏商议。
“先生,大事不好!接应之人全军覆没,汉军必然知晓是我等所为,这可如何是好?诸葛孔明岂能善罢甘休?”
梅长苏闻言,眼中虽掠过一丝阴霾,但神色很快恢复镇定。
他故作从容道:“王将军稍安勿躁。
蜀汉如今北有曹魏巨患,内部尚需整合,诸葛亮纵有雷霆之怒,也绝无可能在此刻与我等,乃至与东吴全面开战。
此乃虚张声势尔。
”
紧接着他又将目光扫过在场惴惴不安的众头领,语气笃定,“然当务之急,是严守秘密,绝不可让江东朝堂知晓刺杀之事乃我私下所为。
否则,主和派必然借机发难,我等前功尽弃。
”
原来,梅长苏此次行动,连护卫他的周盘龙、周奉叔父子都瞒过了,纯属秘密进行。
他本欲借此奇功,打破江东以张昭、诸葛瑾为首的主和派占据上风的局面,推动他极力主张的“联魏伐蜀”之策。
奈何人算不如天算,一万试水兵马折戟沉沙,精心策划的刺杀亦告失败。
梅长苏在山寨稍作安排,便对王庆许诺:“王将军且宽心,待在下返回建业,必向陛下力陈将军之功,届时封赏定然少不了将军的。
”
言罢,便在周盘龙父子护卫下,匆匆下山,直奔建业而去。
梅长苏走后,王庆与众头领心下稍安,自觉虽折了陈赟、李懹,但换来东吴封赏倒也值得。
唯有那“金剑先生”李助,因侄子李懹被擒,忧心忡忡,见众人欢庆,不忍扫兴,暗自决定,要亲赴长安一行,探查侄儿生死。
与此同时,建业,吴宫朝堂。
孙权正与群臣商议如何赎回被俘的丁奉、徐盛等将领。
以诸葛瑾、张昭为首的老臣力主和谈,建议派遣使者前往长安,修复关系。
而朱桓、朱然、潘璋等武将则主张强硬,叫嚣着要像当年陆逊大都督火烧连营般,再给蜀汉一个教训。
孙权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因旧伤复发、经荆州名医李时珍妙手救治后,仍在休养的爱将周泰身上,问道:“幼平,依你之见如何?”
周泰声音洪亮却带着一丝虚弱:“陛下,联魏伐蜀之策,乃梅长苏先生所倡。
如今局势不明,不如待其归来,令其前往长安探听虚实,再作定夺。
”
恰在此时,内侍来报:“梅长苏先生殿外求见!”
孙权正要宣召,又有一名内侍急匆匆入内:“启禀陛下,蜀汉派遣使者,已至宫门外候旨!”
“宣!”孙权精神一振,倒要看看蜀汉此番派来何人。
朝堂之上,文武分列。
当蜀汉两位使者踏入殿门时,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