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战场救护训练,超越教材(1/3)
手榴弹实弹投掷带来的震撼,如同投入新兵连这潭池水中的一块巨石,其荡开的涟漪,久久未能平息。
林枫那石破天惊的四十二米成绩,以及他从头至尾那近乎冷酷的沉稳姿态,成为了接下来两天里所有人议论的焦点。
他身上那层神秘的面纱,不仅没有被揭开,反而愈发厚重,让人看不真切。
有人说他是军事世家出身,从小耳濡目染;有人猜他入伍前接受过秘密训练;更有人半开玩笑地说,他根本就是个披着新兵皮的老兵油子。
对于外界的种种猜测,林枫一概不闻不问。
他的生活,依旧是训练场和宿舍两点一线,规律得如同一台精密的钟表。
对他而言,那次投弹不过是兵王之路上一次微不足道的测试,是对这具身体当前机能的一次数据采集。
结果虽不满意,但过程中的肌肉发力、身体协调性等数据,已经被他清晰地记在脑海中,成为了下一阶段身体改造计划的重要参考。
在结束了轻武器投掷训练后,新兵连的课程表上,出现了一项截然不同的科目——战场救护。
如果说枪械、手榴弹是学习如何高效地“杀伤敌人”,那么战场救护,学习的就是如何在枪林弹雨中,竭尽全力地“拯救战友”。
这两者,共同构成了战争这枚硬币的正反两面,缺一不可。
负责授课的,是连队卫生所的负责人,一名有着近十年兵龄的老军医,四级军士长,名叫王建国。
王军医年近四十,身材微胖,脸上总是挂着和善的笑容,但只要一进入教学状态,那双眼睛里就会透出不容置疑的严谨与专业。
“同志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战场自救与互救的基本技能。
”王军医站在教室前方,他的身后,是一个标准的人体模型,上面用不同颜色的标记,标注出了主要的动脉、骨骼和器官位置。
“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像重视你们手中的钢枪一样,重视你们腰间的这个急救包。
”他指了指每个新兵腰带右侧那个小小的绿色帆布包,“因为在战场上,它可能就是你或者你战友的第二条命!”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
教室里原本有些浮躁的气氛,迅速沉静下来。
“战场上最常见的、也是最致命的伤情,就是大出血。
一个成年人,全身的血液大概在4000到5000毫升。
如果股动脉被子弹击穿,在得不到有效救治的情况下,只需要几分钟,人就会因为失血过多而休克,甚至死亡。
所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技能,就是——止血!”
王军医开始详细讲解止血的几种基本方法: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法,以及最重要的,也是最常用的——止血带止血法。
他亲手演示了如何正确使用部队制式的旋压式止血带,从捆绑的位置(伤口近心端5到10公分),到旋转绞杆的力度,再到固定绞杆后写上止血时间的每一个细节,都讲得清清楚楚。
“记住!止血带,是最后的救命稻草,但也是一把双刃剑!捆扎时间过长,会导致肢体缺血坏死,造成永久性的残疾!所以,标记时间,是绝对不能忘记的铁律!明白了吗?”
“明白了!”
理论讲解过后,便是分组实操练习。
新兵们两人一组,互相在对方的胳膊和大腿上,练习使用止血带。
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手忙脚乱的声音。
“哎哎哎,你轻点!要勒死我了!”
“我靠,这玩意儿怎么转不紧啊?”
“班长,我这个扣子好像卡住了!”
大部分新兵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专业的医疗器械,不是用力过猛,勒得“伤员”龇牙咧嘴,就是不得要领,绑了半天还是松松垮垮。
王军医和几个班长不得不在人群中来回穿梭,挨个纠正他们的错误动作。
林枫的搭档,是赵猛。
“枫哥,来,你先在我身上练。
”赵猛大大咧咧地伸出自己粗壮的胳膊,一脸的信任。
自从林枫在体能和投弹上接连展现出非凡实力后,赵猛对他的称呼,已经从“林枫”悄然变成了“枫哥”。
林枫点了点头,从急救包里取出了那根崭新的止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