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微波炉红薯泥蛋挞:纸杯救场与夜班惊魂(2/3)
垫张油纸,或者像我这样用一次性纸杯,便宜还不漏!”大爷却笑得露出缺了半颗的门牙,用竹筷挑起滴在炉底的焦糖,皱纹里都漾着得意:“这脆底比蛋挞还香!我先尝尝——哎唷,烫烫烫!”弹幕瞬间被“大爷心态绝了”“邪修美食家”刷屏,还有人刷“求搪瓷杯链接”,更有调皮网友发狗头表情:“建议出‘微波炉废墟料理’教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边还没聊完,李伟突然发出一声惊呼:“不好!”滚烫的红薯泥在倾倒时失去控制,金黄的浆液顺着纸杯压痕蜿蜒而出,滴落在案板上,瞬间凝成琥珀色的小疙瘩。
他手忙脚乱地伸手去抓纸巾,却不慎带倒一旁的面粉袋,雪白的面粉如瀑布般倾泻而下,与渗出的红薯泥在案板上交织成诡异的“粉糊结界”。
“稳住!”老周一个箭步冲上前,从工具箱里拽出一卷耐高温胶带,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这玩意儿在工厂里连零件裂缝都能补!”话音未落,他已利落地撕下一段胶带,像修补精密仪器般,迅速在纸杯外侧的压痕处贴了一圈。
“搞定!”老周轻轻拍了拍纸杯,叮嘱道,“烤的时候多盯着点,要是纸杯鼓起来,立刻调小火!”
李伟举着“急救”成功的纸杯,笑得直不起腰:“家人们看!这就是咱们‘邪修厨房’的独家秘籍——机床维修技术跨界拯救漏杯蛋挞!”弹幕瞬间被“老周yyds”“跪求胶带链接”的留言刷屏,还有人调侃:“建议老周开个‘厨房维修特训班’!”
微波炉的蓝光在黑暗中跳动,李伟整个人几乎贴在微波炉的玻璃门上,鼻尖几乎要蹭到冰凉的面板。
他的喉结上下滚动,手指紧张地在手机屏幕上反复确认倒计时,嘴里念念有词:“2分30秒!家人们倒计时开始,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空气仿佛凝固,直播间里密密麻麻的弹幕在屏幕上飞速掠过,却丝毫无法分散他的注意力。
“叮——”尖锐的提示音刺破寂静,李伟像弹簧一样弹射出去,微波炉的金属门被猛地拉开,一股裹挟着焦糖甜香的热气扑面而来。
只见第一个“补丁蛋挞”安静地躺在纸杯里,金黄酥脆的蛋挞边微微鼓起,像绽放的金色花朵,边缘因为胶带的压痕形成了独特的纹路,像是大自然精心雕刻的艺术品。
红薯泥馅在高温的烘烤下泛起诱人的焦糖色,表面还咕嘟咕嘟冒着细密的小泡,丝丝热气袅袅升腾,在寒冷的夜空中勾勒出朦胧的轮廓。
更令人惊喜的是,原本担心会融化的胶带,此刻竟完好无损,反而为这枚“补丁蛋挞”增添了几分独特的工业风美感。
“成功了!”李伟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他用牙签轻轻戳了戳蛋挞心,软嫩的内馅随即泛起涟漪般的回弹。
“家人们看!成本才一块钱一个,比甜品店便宜十倍,还不用烤箱!”话音未落,手机突然剧烈震动起来——“退休教师张老师”的连麦申请赫然弹出。
接通的瞬间,画面里一本摊开的教案上,歪斜的蛋挞旁还沾着几缕墨痕。
张老师举着成品笑眯了眼,老花镜滑到鼻尖,“小李!”她指着蛋挞笑出了褶子,“我用教案垫着烤,结果蛋挞液漏在《醉翁亭记》上,现在‘醉翁之意不在酒’旁边多了圈焦糖,学生看到肯定笑疯!”说着特意把教案转了个方向,泛黄的书页间,墨色文字与浅褐色糖渍相映成趣,倒像是给千年古文添了段甜蜜注脚。
“这可是‘文化与美食的跨界融合’!”李伟对着镜头竖起大拇指,眼里闪着促狭的光,“下次让学生们写‘蛋挞观后感’,保准比作文课有趣十倍!”张老师瞬间来了精神,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好主意!下次公开课就这么办,让孩子们也跟着李老师学‘邪修做菜’!”弹幕瞬间被“文化邪修课堂”“求教案链接”刷爆,甚至有人笑喊“建议教育局推广”,满屏的惊叹号与哈哈哈连成一片。
直播过半,房间里的气氛正随着烤箱的嗡鸣声持续升温。
突然,屏幕右下角弹出连麦申请,“合租抢丸小杨”的头像疯狂闪烁,李伟挑眉点击接通的瞬间,满屏弹幕瞬间沸腾。
镜头那边,小杨举着个“四不像”的东西怼到摄像头前——皱巴巴的纸杯被烤得蜷成波浪状,蛋挞边焦黑得像被烟熏过的木炭,里面的红薯泥却还泛着湿润的光泽,随着晃动轻轻颤抖。
“家人们谁懂啊!这次真没炸厨房!”小杨举着“作品”原地转了半圈,露出背后一片狼藉的灶台,锅铲上还沾着面粉,“就是光顾着刷剧,忘了调火,生生烤了五分钟……”他用叉子戳了戳焦黑的蛋挞边,“不过这焦边嚼着像焦糖饼干!”说着狠狠掰下一块塞进嘴里,五官瞬间皱成包子,却又倔强地扯出个笑容:“苦中带香,越嚼越上头!”
直播间里,李伟笑得直拍桌子,连手边的搪瓷杯都跟着晃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