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邪修工作室:铁锅与砂锅的合伙宣言(2/3)
开线下课,我带着俩娃当旁听生,学费我用手工水饺抵!现包现煮,绝对比超市速冻的香!”说着举起沾满面粉的手,手机差点晃落在地,画面外又传来大宝打翻水杯的哗啦声。
“退休语文刘老师”端坐在铺着碎花桌布的餐桌前,老花镜滑到鼻尖,教案垫在微波炉下,上面摊着半碗金灿灿的酱油炒饭。
“李老师!”她扶了扶眼镜,语调带着老教师特有的抑扬顿挫,“我特意用《春江花月夜》当垫纸,想着‘美食配美文’,结果炒饭的酱汁漏在‘海上明月共潮生’上,现在诗句都染上了酱油香!”她小心翼翼地翻动教案,泛黄的纸页间,酱油印晕开成朦胧的云纹,倒像是一幅别致的水墨小品,“下次工作室开课,我带退休老伙计们全来,还能给你们当免费宣传员!保证把‘做菜邪修’的名号传遍整个老年大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996打工人阿凯”躲在公司茶水间的角落,手机颤巍巍架在咖啡机上,镜头跟着他的动作微微摇晃。
面前摆着偷偷带来的剩饭,保温盒里的青菜已经蔫了大半。
他警惕地瞥向身后,压低声音:“救命!我在工位藏了迷你微波炉,刚才热炒饭时老板突然路过,我灵机一动说‘给同事带的早餐’!”他喉结滚动,紧张得声音发颤,“跪求工作室出‘办公室摸鱼菜谱’,最好三分钟搞定的那种!我天天给你们打赏,比给老板加班强多了!”镜头里还能瞥见他身后老板办公室紧闭的门,门缝里透出冷白的灯光,仿佛随时会有人推门而出。
老周蜷着身子蹲在微波炉前,万用表的红黑表笔紧贴着控制面板,液晶屏幕的蓝光映在他拧紧的眉峰上。
这火候得掐到毫秒级,他对着跳动的数字喃喃自语,指尖反复拨弄旋钮,炒饭讲究外焦里嫩,功率差半瓦都得翻车。
沈亦舟倚着操作台,骨节分明的手指捏着雕花银勺,正将琥珀色的酱汁缓缓浇在瓷碗里的隔夜饭上。
釉色斑驳的陶瓷酱油罐斜倚在掌心,罐身上沈氏家传四个刻字历经岁月摩挲,在顶灯的照射下泛着温润的光,仿佛在无声诉说着代代相传的烹饪奥秘。
沈亦舟手腕轻抖,琥珀色的酱汁如丝绸般倾泻而下,在铁锅中翻涌的饭粒间划出蜿蜒金纹:酱油得三分入魂。
他用木勺挑起一缕油亮的米粒,蒸腾的热气裹着酱香扑面而来,头道唤醒米香打底,二道吊出食材本鲜,最后点睛添香——老爷子当年给国宴做狮子头的绝活,没想到拿来拯救隔夜饭也能封神。
李伟笑得眼角挤出褶子,抄起案板上的香肠刀光霍霍:你这古法焖饭跟炼丹似的,打工人哪有闲心三起三落?他手腕翻飞,琥珀色的香肠瞬间化作晶莹肉丁,一声砸进滋滋作响的铁锅里,瞧!加把香肠丁,懒人版香锅饭直接出锅!
沈亦舟看着油花裹着肉丁在米粒间跳起圆舞曲,哭笑不得地接过铲子:得,这算邪修速成班教材。
他颠锅时带起的热气里,混合着腊肉的咸香与铁锅的烟火气,说到底,老百姓图的就是快手菜——
这话我爱听!老周拍着大腿凑过来,围裙上还沾着没洗净的酱油渍,上次我照着菜谱做东坡肉,八角桂皮摆得跟中药铺似的,结果老伴儿说,倒不如酱油咕嘟来得瓷实!他说得激动,袖口扫过灶台,惊起几缕欢快的油星子。
李建国用黄铜小秤托着青花瓷碗,秤杆微微扬起的弧度映着晨光。
当秤砣精准落在刻度线时,他推了推老花镜,笔尖在牛皮账本上沙沙游走:400克,误差不超过5克。
东北五常米配本地小油菜,成本压到两块五。
账本上已经密密麻麻记满数据,最新一行被红笔重重标注,工作室要做百姓的粮仓,每一粒米都得掰开花。
“叮”的一声,微波炉发出提示音。
李伟打开炉门,热气裹挟着炒饭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金黄油亮的饭粒裹着酱油,香肠丁泛着诱人的油光,点缀的葱花更添一抹亮色,卖相丝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