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3/3)
于刚直,今日那柴髙所言其实与公子所想无异,但他先以巧言令陛下心悦,再徐徐道来,比公子在朝堂上直言进谏高明得多。
扶苏公子仁厚,本是陛下默许的储君,却因一时直言被贬至边疆。
所幸是派往蒙恬将军处,蒙家世代忠良,绝非奸佞之徒。
陛下此举,想必也有深意。
然而长公子离京后,朝局渐生波澜。
若人心浮动日久,恐动摇国本。
当务之急,仍是盼公子早日回京。
纵使陛下欲磨砺公子,亦需另择时机。
若根基生变,恐难挽回。
与此同时,李斯回府后即刻召来长子李由。
父亲。
李由察觉李斯神色不豫,联想到近日传闻,劝道:此事已成定局,您......
李斯抬手打断:先前命你查的事如何了?自柴髙崭露头角,李斯便暗中调查,此事不便明察,故交由儿子办理。
李由回禀:已查实,柴髙服徭役前竟无任何记载,我大秦户籍中全无此人踪迹。
竟有此事?李斯蹙眉,查无此人,岂不正应了天降祥瑞之说?陛下近年笃信此道,如今更对柴髙深信不疑。
可父亲,柴髙无功受禄,竟与您平起平坐。
陛下此举......
糊涂!李斯冷眼扫过,李由当即噤声。
为臣者,当明君心,顺君意。
昔日韩非之事便是明证——因其不能为秦所用,陛下才默许处置。
如今柴髙乃陛下新宠,非但不能非议,面上还需道贺。
儿子谨记。
切记,为臣之道,在于体察圣意,顺势而为,断不可逆龙鳞。
见李由领会了意思,李斯吩咐道:“去备些礼品,那位中丞不是与坎水居有往来么?如今坎水居翻修一新,柴髙定会前往。
你带着东西过去,务必与他打好交道,最好能寻机到他身边任职。
”
“明白。
”
此时柴髙与嬴政畅谈忘时,走出朝宫已是三时辰后。
他立于咸阳宫高台远眺,胸中豪气翻涌。
初入咸阳时,他只能遥望宫阙,如今却站在权力之巅,恍若山河在握。
可这巍巍宫墙、泱泱大秦,竟无一人能共饮畅谈。
前世庸碌二十载,谁料在此平步青云?满腹感慨无处倾诉,柴髙轻叹一声,缓步向外行去。
出宫后,他下意识走向最熟悉的坎水居。
远远便见门庭焕然一新,巴嫱笑靥如花迎出来:“恭贺柴大人高升!既到了门前,快请进吧,宴席早已备妥。
”那声“回来了”让他心头一暖,不由自主随她入内。
厅内珍馐罗列,巴季自后堂转出寒暄。
落座后巴嫱举盏道:“大人总归是从我坎水居走出去的。
听闻您在咸阳无亲无故,可人生喜事正该热闹庆贺,这才自作主张设宴,您莫要见怪。
”
柴髙挑眉笑道:“照你这说法,我倒成了你家的伙计?”
“岂敢呀!”巴嫱掩唇轻笑,“若真卖了您,陛下还不得拆了我们这铺子?”这熟稔的调侃让柴髙恍惚回到与故友笑闹的时光,回神后摆手道:“既是旧相识,何必称大人?如往常那般便好。
”
酒过三巡,巴季借机与柴髙熟络起来。
席间无人明言相求庇护,可句句皆在情义之中。
柴髙尚未察觉其中深意,只觉这喧闹暖意暂慰孤怀。
忽闻门外喧哗,竟是各方来贺之客。
巴家兄妹将来宾一一引入,柴髙赫然发现李斯也在其中。
这位丞相卓然立于人群,携一年轻人坐于他身侧。
喜欢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请大家收藏:()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