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民心所向(2/3)
,他们同样好奇,在他们认知里,这背后必然有惊人的权谋手段,或是深不可测的帝王心术。
然而,李景的回答却简单的让众人错愕。
他微微躬身,语气平静地说道:“回皇爷爷,估计孙儿当时只是想办法让他们吃饱了肚子,穿暖了衣裳,病了有得治,难了有得帮。
”
“就这些?”李晟眉头紧锁,显然不信。
“就这些。
”李景点了点头,神情坦然,“百姓的要求,本就不多。
”
“荒唐!”李晟几乎是下意识地呵斥出声。
“此乃孩童之见,治国安邦,岂是‘吃饱穿暖’四字能够概括!权柄、金钱、法度,哪一样不是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你只看到表象,却未见其里,终究是太过年轻!”
在李晟看来,李景的回答太过朴素,太过理想化,完全不懂为君之道的复杂与艰深。
然而,李景并未争辩,只是平静地坐在旁边。
因为他知道,大道至简,当一个政权连最基本的需求都无法满足百姓时,任何宏大的叙事、精妙的权术,都不过是沙上之塔。
而此时,天幕用事实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
【仁者无敌,非不战,而是其战必为民。
】
天幕上的话语,如同一记重锤,敲在李晟的心上,他的脸色一阵青白,看着画面中那些质朴却坚毅的村民面孔,再看看身边这个看似稚嫩的侄孙,第一次对自己的帝王经验产生了动摇。
这时,天幕画面飞速流转,时间像被按下了加速器,转眼间,来到了半年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半年时间,足以让一个地方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李景的治理下,米脂县,已然成为乱世中的一片煌煌乐土。
】
只见天幕画面上,一条由青石板铺就的宽阔道路贯穿全县,取代了曾经的泥泞小径。
路两旁商铺林立,南来的丝绸、东边的海盐、西域的香料,各种货物琳琅满目。
一支支驼铃叮当的商队络绎不绝,他们宁愿绕远路,也要来这个传说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米脂县进行交易。
【李景指导百姓开凿水渠,引无定河水灌溉,使得当地的农田彻底摆脱了靠天吃饭的窘境。
】
【高产的农作物,堆满县内的粮仓,甚至有余力向周边逃难来的流民出售。
】
【而张铉凭借自己县令的身份,招募附近的乡勇、猎户、老兵等,拉起了一支近千人的“民兵”队伍,闲时组织训练、在境内巡逻,忙时修桥铺路、兴修水利,无处不见其身影。
】
【米脂县的繁荣,宛如黑夜中的一盏明灯,吸引了周围的流民前来投奔,人口的激增不仅没有带来负担,反而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
【这里,俨然成了一个塞上江南!】
【然而,这样的繁荣,也引来了豺狼的觊觎。
】
【延州知府马正德,一个典型的贪官酷吏,早就对米脂县的富庶垂涎三尺。
】
【在派去的税吏强征暴敛被打跑后,他恼羞成怒。
】
【“反了!反了!区区一个县令,竟敢纵容刁民殴打朝廷命官,这米脂县是要造反不成!”】
天幕画面上,延州府衙,马正德拍着桌子咆哮。
【这马知府随便找了个“协同剿匪”的由头,调动了延州府治下最精锐的军事力量——榆林镇卫所军,足足三千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