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心斋修行(2/3)
果然,没过多久,洞口传来三长两短的敲击声——这是武工队内部的暗号。
王破军回应了两声,一个穿着破烂棉袄的青年钻了进来,棉袄下摆沾着泥,裤腿上还缠着布条,布条里渗着暗红的血。
“队长,鬼子在孟村抓了二十多个民夫,说是要修炮楼。
”青年的声音带着喘息,从怀里掏出个揉得不成样的纸团,“李石头哥让我问,救不救?”
王破军展开纸团,上面用炭笔写着几行字,笔画歪歪扭扭,还洇着几处水迹。
“孟村离这儿十里地,炮楼刚搭起架子,守的是伪军。
”他用手指点着“伪军”两个字,“但炮楼里有鬼子的‘指导官’,带了两挺‘歪把子’。
”
青年咽了口唾沫:“我们就五个人,三条枪……”
“救。
”王破军把纸团凑到马灯上点燃,纸灰蜷成一团,飘落在灶膛里。
“今晚三更,用‘麻雀战’把民夫引出来,我带卫国去东边放哨,你们从西边摸。
”
青年愣了一下,看向王卫国:“这娃……”
“他能听见三百步外的脚步声。
”王破军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卫国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能听见?刚才那点模糊的感觉,真能派上用场?现代灵魂里的怀疑还没散去,强子的记忆却涌了上来——去年孟村的二柱子叔还给过他一把酸枣,笑起来露出两颗豁牙。
“我能行。
”他站起身,膝盖麻得差点摔倒,扶住岩壁才站稳。
侦查员走后,王破军从竹篓里拿出个布包,里面是几块晒干的野栗子饼。
“吃点,晚上耗体力。
”他把饼递给王卫国,自己拿起那本《玄真子兵要》,借着马灯光翻到其中一页,“心斋的要诀,在‘闻微知着’。
你看这‘风角术’,说的就是从风向里辨吉凶,跟你听脚步声一个道理。
”
书页上的字是用毛笔写的,有些地方被水浸得模糊了,还能看清“凡遇东风起,敌自东而来”的句子。
王卫国看着那些字,突然觉得这古老的兵书和王破军教的“心斋”,其实都是在教同一个本事——在混乱中找到规律,在危险到来前做好准备。
“晚上放哨时,就用你刚才听风的法子。
”王破军合上兵书,“别想着‘我要听见鬼子’,就把耳朵打开,像山洞一样空着,啥动静进来都接着。
”
夜幕降临时,山风里多了层凉意。
王卫国跟着王破军往孟村方向走,手里攥着颗石子——这是王破军教的,紧张时就攥颗石子,能稳住心神。
他们走的全是隐蔽的山沟,脚底下的碎石子“嘎吱”作响,王卫国试着用“心斋”的法子去听,竟真的能从碎石声里分辨出哪些是自己踩的,哪些是远处风吹的。
“停。
”王破军突然按住他的肩膀。
两人躲在一丛酸枣棵子后面。
王卫国屏住呼吸,眉心的发烫感越来越清晰。
他“听”到了——是说话声,夹杂着鞭子抽打的脆响,还有民夫压抑的咳嗽声。
声音是从前面的土坡后传来的,距离不远,大概一百步?
“伪军在打人。
”王卫国低声说,手指攥得石子发疼。
王破军点点头,从怀里掏出颗手榴弹,拉开保险栓,又轻轻合上。
“记住这声音。
”他把拉环在王卫国耳边蹭了蹭,金属摩擦的“沙沙”声像条小蛇钻进耳朵,“待会儿听见这响,就往左边滚。
”
一更天的梆子声刚过,孟村方向突然亮起三堆火。
那是武工队的信号——他们开始袭扰炮楼了。
紧接着,枪声“噼啪”地响了起来,夹杂着伪军慌乱的叫喊:“八路!有八路!”
王卫国的心跳得像要撞碎肋骨。
他死死盯着土坡的方向,耳朵却捕捉着更远处的动静——有马蹄声!不是伪军的劣马,是日军的东洋马,蹄声更沉,还带着马镫的“叮当”声,正从东北方向往这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