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初试锋芒之病房里的辨证(2/3)
”
他转向四位实习生:“这种情况,你们会如何处方?”
李梦瑶率先回答:“宜健脾益肺,化痰止咳。
可考虑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
孙小军补充道:“我认为还应加强化痰力量,可加入桔梗、前胡等宣肺化痰药。
”
王嫣然小声说:“老人体质虚弱,攻邪的同时勿忘扶正。
”
王副主任听完,目光落在一直沉默思考的陈墨身上:“陈墨,你的看法呢?”
陈墨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上前一步,恭敬地对患者说:“刘大爷,我能再为您看一下舌苔,诊一下脉吗?”
老人点点头。
陈墨仔细察看了舌象,又认真诊察了双手脉象,特别是寸口脉的浮沉迟数。
他还注意到一个细节:老人的指甲微微发紫,手指末端轻度杵状变。
“王主任,”陈墨谨慎地组织语言,“学生认为,这位患者不仅仅是肺脾两虚那么简单。
”
病房内突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陈墨。
孙小军挑了挑眉,似乎对陈墨质疑带教老师的判断感到惊讶。
王副主任面不改色:“继续说。
”
陈墨鼓起勇气:“患者虽然痰白质稠,但细观其痰液表面有少量泡沫,咳嗽时伴有细微的哮鸣音。
更重要的是,他的脉象不仅是虚弱,右寸脉还有弦细之象,提示肺气壅滞而非单纯虚弱。
”
他停顿片刻,见王副主任没有打断的意思,继续道:“我认为患者是外邪未彻,痰饮郁而化热,但热象不显,属于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复杂证候。
单纯补益或单纯化痰都可能效果不彰。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副主任眼神变得深邃:“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处方?”
陈墨思考片刻,流畅回答:“宜采用和解枢机、宣肺化痰之法,可选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射干麻黄汤加减。
柴胡、黄芩和解表里,桂枝、干姜温化寒饮,射干、麻黄宣肺平喘,同时加入党参、黄芪兼顾本虚。
”
令人意外的是,王副主任没有立即评价,而是亲自重新为患者诊脉,仔细查看了痰液特点。
半晌,他微微点头:“观察入微,辨证精准。
这位患者的确有郁而化热的趋势,你的思路很对。
”
李梦瑶投来欣赏的目光,孙小军则表情复杂。
王副主任对陈墨的解释产生了浓厚兴趣:“详细说说你为什么选择柴胡桂枝干姜汤。
”
陈墨受到鼓励,信心倍增:“《伤寒论》中,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本治疗‘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
我认为这位老慢支患者虽然病程长,但此次急性加重可视为‘新感引动伏邪’,病机与外感传变有相通之处。
”
他继续深入分析:“患者痰饮内停,肺气郁闭,已有化热趋势但热象不显,正是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的表现。
柴胡桂枝干姜汤外解太阳之余邪,内和少阳之枢机,温清并用,攻补兼施,正合此证。
”
王副主任眼中赞赏之色更浓:“理论联系实际,很好。
那你为什么又合射干麻黄汤呢?”
“射干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主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患者咳嗽时确有细微哮鸣音,提示肺气壅塞严重,需要强力宣肺开闭。
但考虑到患者年老体虚,单用麻黄类方恐过于峻猛,故与柴胡桂枝干姜汤相合,既增强宣